孩子受了欺负,家长可以为Ta做什么?
作者:ACC心理科普
审稿专家:唐义诚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
最近,一条南京男子上门掌掴幼儿的新闻登上热搜,起因是该男子因为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在与同学争抢玩具时被戳破头皮,于是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在争执中,该男子情绪激动,然后与对方家里人发生了争执,并打伤了对方老人和孩子,导致被通报拘留。
且不论网传的事情起因有几分真假,“跟同龄人发生冲突”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必然会发生的事,如果处理不好,类似事情又可能变成孩子的负担,这样的可能性确实让许多家长忧心。那么,当孩子,尤其是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家长如何处理比较合适呢?
图源:Unsplash
# 如何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
认知心理学家塞尔曼用观点采择能力来描述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特点,指的是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愿望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他认为儿童在6岁之前往往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即很难区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和他人的理解及观点。到了6岁以后,才逐渐开始能理解别人的观点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
皮亚杰学派认为儿童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基于权威和支配的,儿童接受父母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因为理解,更可能是TA感觉到必须服从,而在平等的同伴场景中,孩子更有机会去平等地交往,伴随而来的是可能会发生的同伴冲突,但这些冲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交往经验,能够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图源:Unsplash
所以,当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家长并不需要一味地认为这是绝对的坏事,实际上适当的冲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跟别人发生过冲突的孩子反而会更加脆弱,也可能会更加胆小。
但由于孩子自我中心化的特点,孩子往往很难做到恰当地处理冲突,从而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因此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方向盘。
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来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呢?
# 关爱孩子,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当家长看到孩子被欺负时,都会感到难受和愤怒,这是人之常情,有些家长可能会责备孩子为什么不反击,或迁怒于老师,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像新闻中一样直接去与对方家庭交涉,这些都明显不是明智的做法。
一方面造成了双方家庭的困扰,另一方面其实会加重孩子的消极情绪。因为孩子在受到欺负和伤害时,TA的内心已经很委屈了,而无论是家长的责备,还是因为家长的冲动造成的损失,孩子都会很容易理解为是自己的过错,觉得自己很没用,从而变得胆小怕事。
图源:Unsplash
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责备孩子,而是对孩子表达关爱,了解其中的缘由,让孩子知道欺负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当TA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一定会帮助TA,避免孩子内心产生阴影,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
其次,像上了热搜的案例这样没有幼儿园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在大部分时候,家长自行解决问题往往容易出现纠纷。因此,家长应该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及老师的处理方式,让幼儿园老师作为协调者,与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要求,例如要求对方向自己的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父母是TA坚强的后盾。
# 情景再现,教会孩子正确应对
很多家长在小时候都经历过打架,但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教孩子正确地进行应对,只是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他打你,你就打他!”但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那个阶段独有的“游戏规则”,家长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规则去干涉孩子的世界。
最好的办法,是尊重孩子的世界,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教会孩子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TA自己应该如何去应对。
但同时也要注意,言语上的说教是很难让孩子真正理解复杂的方法的,因为孩子当前的思维特点是具象化、自我中心化的,他们比较能理解摆在眼前的事情,所以情景再现就成为一个绝佳的教育方法。具体到孩子发生冲突的情景,怎么再现呢?
首先,家长要跟孩子从头到尾把冲突的过程重复一遍,例如打架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争抢玩具,然后怎么演变成了打架,双方说了什么,家长也可以扮演对方小朋友,配合孩子演绎出实际的过程。
图源:Unsplash
要注意,情景再现中最重要的是,家长要通过这种方式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矛盾冲突。
例如根据当时的情境,孩子可以选择求助老师,让老师来协助分配玩具。因为孩子在幼儿阶段还没有发展出所谓的“团队意识”,不懂得分享和妥协,面对一个玩具,往往会认为这不是你的就是我的,而不懂得这个玩具可以是大家共有的。家长不妨趁这个机会,培养孩子“协商”的意识,例如提示孩子:玩具可不可以一起玩?可不可能商定好轮流玩?
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境必须要反击,那也不能过于强调忍让,坚强反击也有利于塑造孩子坚韧的性格。但在必须反击时,家长一定要教导孩子:反击是为了抵抗别人的欺负行为,而不是真的要伤害别人,要注意分寸,不要攻击别人的要害。
当然,孩子很可能不懂什么是要害,这时候也可以用模拟的形式教会孩子。例如用手指指着孩子的眼睛,问孩子:如果我戳你的眼睛,你会怎样?通过共情想象,来帮助孩子学会把握反击的分寸。
除了教导孩子避免错误的反击,还可以教孩子一些正确反击方法。例如当别人要打自己时,可以大声喊叫:“住手!”“你敢打我,我马上告诉老师!”对方可能会被大声音吓到而犹豫或停手,同时大喊也可以吸引他人注意,作为呼叫老师的手段。再者,可以教会孩子挡臂或抓住对方的手进行制止,还可以趁机鼓励孩子强身健体等。
# 模拟游戏,引导孩子成长
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在以一种模拟现实的方式教导孩子,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这非常符合TA当下的思维发展阶段,孩子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逐渐理解和掌握了和他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这对于孩子未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是很常见的,在孩子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将其视为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契机,关爱孩子的情绪,同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应对这些场景,帮助孩子适应TA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刘佳.(2022).4-6岁幼儿同胞关系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
[2]谷笑艳.(2022).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洛阳师范学院).
[3]杨思毅 & 吴奇杏.(2022).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基础教育研究(05),85-88.
[4]武建芬.(2006).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