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是钢铁生产过程的主要副产品之一,产生量约为粗钢产量的8%~15%,可利用潜力较大,钢渣的利用是钢铁行业的研究方向之一。将钢渣“变废为宝”,能够有效缓解优质筑路集料匮乏问题,是实现低环境负荷和低资源消耗道路工程建养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交通绿色发展、助力“双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尝试利用钢渣投入道路工程建养,2019年,阳蟒高速路面项目铺筑山西省首例钢渣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试验段1600米。试验段的成功铺筑,标志着山西省高速公路首例使用钢渣代替防滑石料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成功应用。

2021年,G60沪昆高速醴潭段路面中修工程成功实施钢渣沥青路面磨耗层试验段铺筑,铺筑长度170米,这是湖南省首次将钢渣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

2021年,钢渣集料及其产品得到推广应用,由张家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用事业管理处实施的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万红小学南侧广场及周边道路海绵化改造工程等改造工程中应用了钢渣透水混凝土、钢渣透水沥青、钢渣透水砖等钢渣产品。

今年9月,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及相关设计施工单位在G112京环线、S102津芦线修复养护工程中,首次成功实施了钢渣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铺筑,铺筑总长度达2千米。这也是天津市首次将钢渣应用于公路沥青路面铺筑。

随着钢渣在新应用方向上的突破,钢渣排水沥青及制品、钢渣集料的市场化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张家港市及周边地区为例,每年可消耗110万吨钢渣用于替代砂石骨料,可减少10万吨水泥生产,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近12万吨,同时减少了近20万吨砂石的开采。通过钢渣在道路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可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每年5000万元以上,钢渣在道路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钢渣“变废为宝”是实现工业固废物再生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对促进交通绿色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