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卒中可防可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早筛查危险因素并加以针对性控制,就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危害。一旦不幸得了脑卒中,就必须及时接受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那么关于脑卒中和脑卒中介入治疗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脑部的世界,看看脑卒中的神秘面纱!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关于脑卒中的事情!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指因突发性颅内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导致的脑血流循环障碍疾病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它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具体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点
(1)意识障碍:就意识而言,中风的先兆症状是精神抑郁或整天困倦。许多患者会经常打哈欠,因为脑组织处于缺血和缺氧状态。一些研究发现,70%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10天内有频繁打呵欠的异常表现。还有些人突然变得沉默、漠不关心、反应迟钝,这都与脑缺血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语言障碍:中风前最常见的先兆症状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发音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的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3)视觉异常:脑卒中前患者常有视觉异常,视觉异常往往是脑卒中最早的预警信号。主要表现为暂时性黑蒙。患者眼前突然发黑,看不清东西,但通常几秒钟后就能恢复。这是因为大脑中的血流量减少。因此,黑蒙可作为脑卒中的早期预警信号。
(4)感觉异常:中风前,患者常感到一侧麻木,有时伴有耳鸣,有些患者还会突然感到旋转、颤抖。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人体的平衡。
(5)运动障碍:运动障碍也是中风前的重要先兆症状之一,表现为一侧面部或上下肢力量减弱且无法控制,口腔歪斜,流涎,吞咽困难,有些患者把头转向一侧时,他感觉手指无力,甚至说话不清,这是由于脑血管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2.预防脑卒中的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
(1)由于慢性病的特点,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更有效地预防脑卒中,我们首先需要预防慢性病。高血压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35岁以上的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有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
(2)向每位患者发放《脑卒中自我管理手册》,根据手册内容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3.脑卒中患者的介入治疗是什么?有什么猫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向大家介绍脑卒中介入治疗之前,先告诉大家什么是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导管技术与材料、计算机等科学的快速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成熟,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目前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与手术不同,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大腿等部位的血管穿刺导管和治疗材料来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出血性脑血管病可通过介入治疗阻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缺血性脑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支架,使血管开通;如果是急性的,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去除血栓。在实际工作中,机械取栓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把取栓的器械通过血管内到达血管闭塞的位置,然后穿过闭塞血管,通过取栓的器械或出栓的导管把血栓取出,使血管血流得以恢复的技术方法。对那些错过了最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或者静脉溶栓后神经系统功能症状持续未缓解的患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或低密度影;CT或核磁检查证实责任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在发病时间8小时内,视情况选择行动脉溶栓或机械碎栓取栓术。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原理是什么?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应用特别的器械,通过股动脉入路,选择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主动脉等,得出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结果,比如脑血管狭窄、畸形、脑动脉瘤等。再选择应用特别的器械,包括弹簧圈、支架、特殊栓塞材料等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急性卒中,特别是急性颅内大血管栓塞性卒中等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有哪些优势?介入治疗的效果可能是药物治疗的两倍以上!中风是由于脑部大血管突然堵塞,导致偏瘫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死亡。通过介入治疗,将一个支架放入堵塞的血管中,与血栓缠绕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拔出来,血管就可以重新开通,这样很多患者就可以很快康复。
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脑卒中知识以及脑卒中介入治疗的全部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在不断努力下能够让您以及家人远离脑卒中的伤害。
来源: 吴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