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初看,杜牧这首《秋夕》描写的是秋夜的童趣,细看却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寂寞与无奈。

“轻罗小扇”是夏天扇风用的,诗人特意点出已经入“秋”,一方面展示宫女生活寂寥,日用品的更换没跟上季节变化;另一方面隐喻宫女如“秋扇”一样将被遗弃。

“扑流萤”是本诗非常重要的意象,流萤就是飞舞的点点萤光,来自萤火虫腹部的发光器。全世界有超过两千种萤火虫,在南极以外的各大洲都有分布,中国常见的萤火虫有黑翅萤、穹宇萤等等,黑翅萤发出绿色的萤光,穹宇萤发出黄色的萤光。它们发光是为了警告天敌,并且告诉同类“我在这里”。所有的萤火虫都只在夜晚发光,因为它们的光线太微弱了,在诗里,萤光也呼应了烛光和“秋”“冷”等字眼,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萤火虫的生命历经卵、幼虫、蛹、成虫各个时期,很多种类一生都会发光,在幼虫期的时候它们是凶猛的肉食动物,但到了成虫期,有些种类的萤火虫口器退化,不再进食。

萤火虫对环境非常敏感,它们只生活在水源干净、植被茂盛的地方。诗中描写的宫殿本来是热闹的人类居所,应该很少有萤火虫出没;能见到萤火虫飞舞,说明这座宫殿非常冷清,这样一想,宫女“扑流萤”就不是出于童趣,而是因为百无聊赖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出自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以孔雀的徘徊为起兴之句,暗合主人公为爱殉情时的依依不舍,为全篇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奠定基调。这里所说的孔雀,是指中国原产的绿孔雀。

绿孔雀是生活在亚洲的两种孔雀之一,另一种是印度国鸟蓝孔雀。“绿”“蓝”指的是它们脖子的颜色,它们还有很多外观上的差异,而且绿孔雀的身型更修长高挑。两种孔雀的雄鸟都有着华丽的尾上覆羽,能长到一米多长,在求偶时呈扇形展开,以美丽的“孔雀开屏”向雌孔雀展示自己非常健康;雌鸟没有华丽的尾屏,羽色也相对暗淡。

蓝孔雀不是中国本土的鸟类,但它数量可观,几乎每个动物园都能见到它和它的变种白孔雀——没错,孔雀属的鸟类只有蓝孔雀、绿孔雀两种,所谓的“白孔雀”其实还是蓝孔雀,只是羽色出现了白色变异而已。

绿孔雀曾经遍布中国南方地区,今天,森林的破碎使得绿孔雀的家园逐渐萎缩,只剩云南个别地点可以找到绿孔雀的零星小群,种群数量加起来不足500只。栖息地的碎片化也导致绿孔雀更难找到配偶,如果不加以保护,《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就要在绿孔雀身上重演了。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