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书蕊,名古屋大学医学部

自从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报全球首宗艾滋病毒感染案例起,已有将近4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堪称是20世纪人类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梦魇。目前,全球仍有近4000万HIV病毒携带者,即便在药物干预下可以保持与常人无异的预期寿命,但清除体内的HIV病毒,即获得医学意义上的治愈仍然遥不可期。

世纪大灾难

美国作家兰迪·希尔茨在《世纪的哭泣》一书中写道:“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可能一半是恐惧,一半是希望。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我们必须反击;我们必须坚强;我们必须向彼此、向这个冷漠的世界证明,我们不只拥有容貌、智慧、天分和财富,我们也有勇气,还有一颗可贵的善心。”这本艾滋病的故事,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非虚构写照。自从艾滋病被发现以来,科学家探索药物和疫苗的脚步从未停歇,深知其危险性的每一个普通人,也都在为防治艾滋病而保持警惕。

希尔茨是1980年代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他的报道不仅是医学病例的记录,更多的涉及了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结合艾滋病在美国流行时的社会背景,向人们解释了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说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因。

1985年10月2日,“艾滋病”一词因演员洛克·哈德森的去世而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而美国花了太久才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危险性。自从1980年一位独居男性罹患这种当时闻所未闻的怪病,到1985年它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有长达五年之久。在此期间,病毒在美国肆虐,有数十万美国人感染艾滋病。这五年里,由于医疗卫生、科研、大众媒体等机构都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与病毒的抗争局面可以说是全民皆输,背后是万数无谓的死亡。

人类的抗争——艾滋病从绝症成为慢性病

1985年,美国国会拨款7000万美元用于艾滋病研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一项HIV商业血检,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也就是在这一年,世界每个区域至少报道了一例艾滋病病例,标志着HIV在全球蔓延开来。

1986年5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正式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年,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国际指导委员会成立。美国外科医生指出了性教育和安全套的使用在预防艾滋病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第一份全球艾滋病防治方案,在增强公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提供艾滋病防治的技术和经济支持的同时,提出了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权利。FDA批准了第一种对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这是人类在对抗艾滋病历史上的关键一步。这种药物齐多夫定(AZT),至今仍是治疗艾滋病的组合方案中一个关键用药。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此时的美国人民,通过游行的方式向FDA施压,要求尽快批准HIV治疗药物。

1989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指出,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免疫系统被破坏后,发生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1990年,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对付艾滋病的有效策略是尽早干预,这一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艾滋病的治疗理论。

1996年,何大一在第11届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大名鼎鼎的“鸡尾酒疗法”。单一药物治疗产生的耐药性,让何大一想到了抗病毒药物的联合疗法。报告显示,“鸡尾酒疗法”可以将HIV抑制到在血浆、精液中检测不到的水平,帮助维持甚至恢复人体的免疫功能。在此之后,艾滋病变成了一种可以控制治疗的慢性疾病。

现在国人处境

据国家卫生部提供的信息, 2019年中国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超过2万,感染报告人数比2018年同期增长37.3%,超过了专家估计的30%的增长速度。最新研究还表明,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青壮年是最主要受影响人群,静脉注射毒品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占总报告数的72.1%。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副秘书长许华表示,虽然目前中国艾滋病的蔓延尚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是值得担忧的是,感染者中青壮年占比2/3,特别是16至19岁的青少年,已经占到了感染总数的近1/10。

为了防止感染,应该注意:避免性乱、使用保护措施,避免危险性血液接触,如静脉吸毒、针刺事故、共用剃须刀等等。

写在最后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艾滋病的发现都带有“偶然”性。我们无法确定,第一例HIV感染是如何发生的,到底是不是由黑猩猩传染给人类的。但随着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和探索,人口巨大的流动和迁移,急剧的社会变动、两性关系越来越开放自由等这些城市化的综合性内容,艾滋病对人类的“侵犯”也许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必然”。

从人类开始注意到艾滋病时,它已经呈“星火燎原之势”愈演愈烈了。虽然现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已经开始重整一度被病魔摧垮的心理防线,全世界的相关机构和数百万的研究人员都在为了最终的胜利而日夜奋战,我们仍然应该明白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战役可能不会很快终结。曾经在丛林的黑暗角落中隐匿、挣扎、消亡的病毒,竟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深刻的社会问题。

愿每个人都可以心无忌惮的享受爱人的怀抱,愿世纪的哭泣声被铭记,再听不到病毒的灾难带走生命,愿世纪之交的阴霾终消散而去。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