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对深海几乎一无所知的深海探索弱国,到最终征服地球海洋的深度极限,中国深潜人在不到20年间就一跃成长为世界顶级的深海探索强国。如今,“奋斗者”号深潜器仍然保持着三人同时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世界纪录。通过模仿其他国家的深潜器,学习他们的先进之处,再加上科研工作者们的努力创新,中国科学家们亲眼看深海的梦想终于成真。和所有的高科技领域一样,中国的深潜事业也在学习与创新中不断前进。深海探索的脚步从不停止,中国的深潜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第八节 锋芒初露

2010年5月,蛟龙号完成了多个科目的海试,搭载着它向阳红9号向南中国海进发,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3500米深潜。从5月31日到7月18日,“蛟龙”号共完成了17次下潜任务,突破2,000米和3,000米深度的次数分别达到4次和17次。其中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水底作业时间累计达9小时零3分。“蛟龙”号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各项科考任务顺利完成。

其间,还有一项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海试内容,首席潜航员叶聪利用机械手将一面五星红旗插进南中国海的海底。其实,这一看上去非常简单的操作,实际过程远比想象复杂。深潜的前一天,潜航员就认真讨论了相应计划,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流程。深潜当天,“蛟龙”号在甲板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模拟试验。随后三名潜航员进入驾驶舱,向阳红9号用吊车将蛟龙号放入海中。

此时还不能立马开始下潜,蛟龙号还要完成固定科目的水上测试。调试完成,万事俱备后,“蛟龙”号才能开始下潜,而且速度不过是每分钟37米,相当和缓。下潜时,蛟龙号要随时和母船进行通话,汇报安全。下潜期间,潜航员们也不能闲着,等着他们的是众多科研任务。漫长的旅途足足持续了1个多小时,“蛟龙”号终于到达了本次任务选定的海底区域。这里深度达到了3759米,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插旗任务正式开始。

要知道,世界海洋平均深度为3682米,这里已经是极深之地了,难度可想而知。插旗动作进行操作期间,意想不到的状况频频发生,“插国旗用了好长时间,方向不太好控制。”据叶聪回忆,机器臂的操控精度存在控制不足的问题。不过所幸的是,国旗最终还是被胜利插在洋底,向全世界宣告了蛟龙号的存在。

这次下潜和深海调查时长达到9小时,最终成功完成任务的“蛟龙”号徐徐上浮到海面,中国首次载人深潜3000米级海上试验正式获得成功!蛟龙号的征途仍在继续,更深邃的海底静待着中国人的探寻。“蛟龙”号的下一站的目标选中了东太平洋,这里有着极端复杂的海况和更加深邃的洋底,等待蛟龙号的到底是艰难险阻还是成功之旅,谜底很快就会揭开。

2011年7月16日,向阳红9号抵达东太平洋预定试验海区,经过一系列准备后,下潜任务正式开始。26日6时12分,“蛟龙”号大幅度突破之前的记录,第一次下潜至5038.5米,也就是说“蛟龙”号已经有能力征服全球超过70%的洋底深度。验证“蛟龙”号的深潜性能并不是每次任务唯一的核心,各种科考任务也随之成功实施。“蛟龙”号不仅在整个海试过程中一直进行着海底形貌的测量任务,还进行着影像资料的拍摄。到了当地,怎么能不带特产回去?蛟龙号每次走访,也带回了诸多的深海生物、沉积物、以及多金属结核标本,它们将成为生物环境研究和资源探测中不可或缺的独家参考。

2011年8月1日,蛟龙号完成了此间的五次下潜任务,乘坐“向阳红9号”胜利返航。5000米载人海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跻身于载人深潜技术的第一梯队。在中国之前,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具备5000米以上的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中国深潜在50年后终于具备了和顶尖水平掰手腕的能力!在这个追赶过程中,科研人员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终于获得了成功的回报。“蛟龙”号的诞生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深海生物、海底探矿等领域的研究水平,更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深潜的锐气和实力。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屡试不爽的手段,最终的胜利也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好的证明。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