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子,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最关键的是立足四大支点,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根本路径,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目标,把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突破口,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农强农的一以贯之的决心和信心。纵览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大都伴随着农村的衰败、城市的贫民窟出现以及城乡人口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探索。这一战略提出五年来,在顶层设计、乡村产业、深化改革、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要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更高质量地服务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仍是首要任务。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基础性重大战略问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资源压力明显加大,粮食稳产保供空间受限;人们的收入水平和食物消费倾向变化显著,饲料用粮需求刚性增加,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国际形势更加复杂,进口粮食供应风险加大,给新时期粮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要求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国内粮食的稳产保供问题,高度重视粮食品种结构的供求平衡,畅通经济双循环,以满足居民食物合理消费的需求来有效安排生产、分品施策,从而最大化利用资源,利用最小的环境资源代价来保障新时期的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要注重粮食需求侧管理,引导城乡居民合理消费粮食,释放内需潜力,打通需求牵引供给的回路,发挥消费驱动作用,带动供给端升级。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参与全球产业链建设以形成对国际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控制权与话语权,建立更加自主的全球粮食供求系统。

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是重要目标。在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解决相对贫困特别是农村相对贫困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当前,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我国相对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需要将相对贫困农户和区域的政策需求和未来的政策供给相互呼应、相互结合,进而提出新的政策保障措施。抓牢这一点有利于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相对贫困表现形式,提升相对贫困治理的靶向性。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完善城乡一体化制度、收入再分配政策、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教育制度等来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内驱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产业政策来实现解决相对贫困的手段;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新征程上文化惠农和教育助农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突破口。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任务与目标,就必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单元,县一级承上启下,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既是服务农民的重要阵地,也是城乡要素融合的天然载体,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县域要克服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工业增长乏力和农业产业化不足的双重困境,就要抓住产业转移升级、新兴产业布局调整、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加速重构的战略机遇,重塑县域经济竞争优势,拓展县域就业发展空间,推进新时代的县域城镇化。要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为城乡工农业的发展链接要素、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等提供新渠道,把就业机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作者:张锦华,系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 光明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