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少杰(南开大学生态学博士)

审稿专家:李天达(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

你害怕螨虫么?你想跟螨虫合二为一么……今天,我要给你报告一个恐怖的消息,就是你脸上的螨虫正在努力地与你融为一体。

这个消息来自今年六月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一个研究论文。论文的作者发现,生活在我们皮肤上的螨虫的基因组正在逐渐减小,这表明它们正在逐渐由寄生生物转变为外共生体。

OK,也许上面的结论你听不懂。别着急,让我们抽丝剥茧地探寻下事情的真相。

首先,我们来说下螨虫究竟是什么。如果你经常关注美容或者养生,大概对这个名字不陌生。螨虫,虽然它的名字里有虫,但它其实不是昆虫,而是节肢动物门里的另一类小生物。

跟我们人类生活比较密切的是毛囊蠕形螨。这种螨虫的体长只有0.3毫米左右,比咱们格尺上最小的一格还要小一半儿多。它们住在我们皮肤的毛囊和连接毛囊的皮脂腺中。这种螨虫有多依赖我们人类呢?它们的一生都是在我们的皮肤上完成的,从交配、产卵,到长大、死亡,它对我们的依赖程度可以堪称典范。

而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就发现,它对我们的依赖程度似乎还在逐渐加深。比如它们已经不能将体内的组氨酸转化成可以吸收紫外线的尿刊酸,这让它们在白天只能躲在我们的毛孔里,只有在晚上才能出来活动。再比如它们失去了一个褪黑素合成通路上的关键限速酶 AANAT,这让它们不能自己合成对移动和繁殖有促进作用的褪黑素,只能从我们人类合成的褪黑素里偷一点用。

论文的作者在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它们正在从对我们依赖性有点强的寄生生物转变为对我们依赖性极强的外共生体。

那么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通过丢弃基因。不过,这不是它们主动想丢弃这些基因,而是不良的繁殖方式导致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稍微讲一点生物进化的知识,生命为什么能从原始而简单的形态进化成现在复杂的样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能互相交配。因为拥有不同基因的个体可以交配,所以基因就有机会发生交流,而这种交流有助于新基因、新形状的产生,生命也借此完成了进化。

但是螨虫的繁殖方式有点特殊。螨虫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垂直式代际传播,也就是由母亲通过哺乳行为传递给孩子。除了这种传播方式外,它们在成年人之间发生传播的机会非常小。这就让一个人身上的螨虫几乎没有机会遇到别的人身上的螨虫,导致它们只能近亲繁殖。而近亲繁殖的危害,不言而喻,它们极大的降低了物种抗风险的能力。

正是这个原因,螨虫的基因数越来越少。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越紧密,一旦遭遇变故,灭亡的风险也就越大。

听到这,你是不是有点窃喜?这种讨厌的虫子要灭亡了?哎,别想的太简单。首先,正如进化需要时间的累积才能完成一样,因为基因缺失导致的灭亡也需要时间的累积。目前看,至少在你的有生之年,它们都会与你相依为命。其次,虽然一些螨虫可能因为丢失关键基因而死亡,但地球上有78亿人,而90%的人都携带着螨虫。在如此大量的螨虫中,也许就会有一小支螨虫在进化中实现了与人类的稳定共生,成为稳定的外共生体,并随着人口的迭代取代其他的螨虫,最终实现人螨和谐共生的场景。

总之,这种小小的动物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多彩与神奇,而它与我们人类的故事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了。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配图来自图虫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