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鳄雀鳝、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和红火蚁等外来入侵物种的新闻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由于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和交流活动,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生态与生物安全重大问题,给农林牧渔等产业、生物多样性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中国是遭遇外来入侵物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当前,全国各地均已启动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普查,这也是我国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外来入侵物种的普查。草地贪夜蛾就是一种危害粮食作物的外来入侵害虫,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
什么是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重大农业害虫,又名秋黏虫、“妖蛾子”,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原产于美洲地区,2016年在非洲尼日利亚等国暴发并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2018年入侵印度等亚洲国家,2019年1月它从缅甸传入我国。草地贪夜蛾具有极强的迁飞性,扩散能力强,有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最长可达1600 km,因此它还被冠以“行军虫”的称号。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1月至今,草地贪夜蛾目前已扩散至我国27个省份,对农作物尤其是玉米造成了严重威胁。
草地贪夜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其幼虫有“头称八万,尾叫四筒”的俗称,因为其头部有个Y型纹,像麻将中的“八万”,尾部有四个大黑点,像“四筒”。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卵块通常产在叶片背面,雌虫一次可以产卵100-200粒,可多次交配产卵,据报道,一头雌虫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可见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在适合的温度下,卵在3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食量大且食物谱非常广泛,适应能力极强。
草地贪夜蛾的卵、蛹和成虫(图片来自网络)
草地贪夜蛾幼虫识别特征(图片来自网络)
草地贪夜蛾危害有多大?
草地贪夜蛾是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非常广泛,包括玉米、苜蓿、大麦、水稻、番茄、马铃薯、小麦等80余种植物,但是对玉米、高粱和小麦等作物危害最为严重。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叶片进行取食,低龄幼虫在玉米叶上取食会形成半透明薄纱状,幼虫到4~6龄时,危害会更加严重,取食后叶片上会形成孔洞,呈长形、不规则状,严重时可吃完玉米的全部叶片,导致玉米植株死亡,之后又会转移到健康的叶片上继续危害,这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幼虫处于高龄阶段时还会取食玉米植株的果穗。由于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且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和具有暴食性,严重发生后防控的难度较大。
2017年10月,据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草地贪夜蛾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严重的受灾区域甚至造成了毁种绝收。我国是农业大国且玉米种植区大,一旦草地贪夜蛾扩散蔓延,将会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因此,我们要积极有效地防控与防治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防治草地贪夜蛾?
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有如下方式:(1)农业防治:采用抗虫品种,套作趋避植物和调整作物播期;(2)化学防治:目前发现氟虫双酰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等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幼虫都有较好的灭杀效果,要坚持适期喷药、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积极把握低龄幼虫最佳防控时期;(3)生物防治:可使用性诱剂防治,或使用白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又或利用昆虫天敌如益蝽和夜蛾黑卵蜂等进行防治;(4)物理防治: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和趋色性,可利用黄板和蓝板以及灭虫灯来进行防治。
草地贪夜蛾防控药剂登记情况(表格来自网络)
夜蛾黑卵蜂(图片来自网络)
草地贪夜蛾入侵能力极强,且对粮食作物危害大,防控上应该注意加强国际省际合作,尽可能阻断草地贪夜蛾的跨境传播,且政府要予以足够重视,积极宣传并强化监测工作,充分掌握害虫情况,农民朋友也应该提高防范意识、了解虫害知识、密切关注田间虫情,一旦发现,立即上报,及时处置,总而言之,防控草地贪夜蛾入侵对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美琪(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光明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