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周昊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金秋九月送爽,丹桂十里飘香,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干流及两湖考察任务顺利结束。我作为中科院水生所的博士研究生有幸参与了本次考察,协助完成了干流江段环境DNA水样采集和声学设备安全保障工作,以及作为目视观察记录员完成了洞庭湖考察。
在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的两年学习生活中,对于长江江豚的学习研究已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风韵中的琴棋书画”,离不开,忘不掉,念又想。但历经本次科考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看尽长江洞庭的“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见到水空之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不禁也有一番所思所想。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考察队员启程合影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胡迪凯 摄)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考察队员至石首江段大合影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胡迪凯 摄)
随风船尾立,挥舞红旗飘。作为声学设备安全员,我的首要职务便是立于船尾、左顾右盼,但见过往船只,摇旗呐喊、使其远离。自小南京江边长大,本以为这将是一份“苦差”,繁忙的航运会喊哑了嗓子、挥累了膀子,但谁知九月上游的船运并不繁忙,山河壮丽尽收眼底;十年禁渔也让长江一练,再无纷扰,只有水天一色的美景,与分不清的鱼跳和豚起。“空天无界翻飞跃,长江一线任我行!”行至宜昌下游,仰见鹰击长空,三五雄鹰、盘旋御空、黑羽白点、弯喙利爪,或束翅俯冲、或展羽仰起。又至葛洲坝下,俯瞰豚翔潜底,数十江豚、辗转水戏、靛肤流体、圆吻楔鳍,或携子捕鱼、或腾起“吐息”。曾经,此番生态文明之景象似只蕴于古诗国画之中,而如今中华大地之上绿水青山常态、万类自由尽显,我们已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声学设备安全员(周昊杰)
(图片来源:中科院水生所 范飞 摄)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鹰击长空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豚跃嬉戏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提水腰腹力,潺潺细入微。收眼船内,作为环境DNA水样采集工作者时,首先要于船尾处,利用专业的采水器采集江中水样,随后通过专用滤膜和过滤器,获得水中滤质,最后封瓶保存,以送往实验室测定。工作流程自不必详述,但当你摆出仪器、戴上口罩、插上电源、套好手套,进行实验时,此处便会成为焦点,无论是其他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又或者工作闲暇的轮机船员,出于对科学的好奇,总会过往询问一两句,在解除自己的疑惑后,便会若有所思的微点头额。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采集水样(周昊杰)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胡迪凯 摄)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水样过滤(邓晓君、周昊杰)
(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
无论是“退捕上岸”从事长江保护工作的“巡护员”,或是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亦或是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人员,每个人都参与在科学考察当中,各为其职,又相互学习。本次考察,是一次科学的探索与实践,更是一场科学教育与交流的盛宴,让我们感受到科学一点也不晦涩难懂,也不只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科学亦在田间村野、江河溪流,就在“祖国的大地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考察结束之余,与同学们夜游岳阳楼,感叹胜景之际,心中不免喃喃念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当年,范文正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官为民奉献一生,践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志向豪情。如今,正值青春学生的我,经历此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后,立于岳阳楼上,不禁感慨,范公之志,吾当与归!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洞庭湖-夜游岳阳楼(杨依宁、周昊杰、邱建松、杨婕)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中科院水生所考察队员于天鹅洲保护区合影
(郝玉江、范飞、邓晓君、王睿龙、杨依宁、周昊杰、邱建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最后附上原创小诗一首,送给我们的2022长江江豚科考:
豚重重,影丛丛
江水暗涌,船行轰隆
此番科考渡,难忘刻心中
艰辛苦难不怯,壮志凌云愈勇
一曲斜月清风颂,万般雅致闲情咏
叹山河壮美情意浓,思富强民主中华梦。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