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山区某村村民散养2头 猪,均关在一间栏舍内,在全村首次发生猪丹毒病。大猪最先发病,小猪次之,出现不食、全身发红等症状;病程持续半个月,呈蔓延性发生,传染至全村23户农户的散养猪,共有患病猪60头,其中痊愈58头、死亡2头(急性发病死亡1头、胃穿孔死亡1头)。笔者分析,此次传染源疑 为农户猪肉行内走动带菌或购买带有病菌猪肉,农户防疫意识有限,回村后未进行消毒,走门串户从而引发其他散养猪染病。

一、临床症状

猪丹毒病是因感染猪丹毒杆菌后引起的,猪丹毒杆菌对自然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腌制的腊肉 3 个月后仍可发现活菌,其流行期多为夏季,春秋季次之,3—6 月龄猪最易感染,潜伏期短的 1 天、长的 7 天,表现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等症状。

1.急性型。精神不振,体温升 高 到 42℃ 以 上, 稽 留 不 退, 死亡率高,不食、呕吐,结膜充 血,粪便干硬,附有黏液,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哺乳仔猪及刚断奶小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 抽搐、倒地死亡。

2.亚急性型。出现口渴、便秘、 呕 吐 等 症 状, 体 温 升 高 至41℃左右,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圆形、四边形、菱形的疹块,疹块突出于皮肤表面从几个到几十个大小不等,干枯后形成结痂。病程约 1~2 周。

3.慢性型。慢性关节炎者表现为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肢体僵直,呈现一肢或两肢跛行或卧地不起。慢性心内膜炎者表现为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不愿走动、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有的病猪表现为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耳、颈、背、肩、尾等处, 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病程较长。

二、猪丹毒病防治

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农户防疫条件和防疫意识,注意保持栏舍通风与干净卫生,日常可选用3%煤酚皂溶液、1%漂白粉液、5%石灰乳、2%烧碱水溶液(无猪情况下)等药液定期对栏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对同群未出现症状的猪只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2%~5%电解多维、 5%~10%葡萄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减少发病率。疫苗接种,种猪每年春秋季接种猪瘟、猪丹毒二联活疫苗,或者接种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商品猪在断奶后注射1 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 每 6 个月注射 1 次。

2.治 疗。 发 病 猪 需 隔 离 治 疗,每千克体重予以 6 万~10 万 单位青霉素进行肌内注射,1 天 2~3 次,遇体温升高情况可与复 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混合使用,每10 千克体重 1 毫升,连续使用 5

天。若青霉素使用无效时,可改用红霉素、泰乐菌素治疗。红霉素肌内注射每天 2 次,按每千克体重每次 2 毫克进行注射,连用 3 天。泰乐菌素肌内注射每天 2 次,按每千克体重每次 2~10 毫

克进行注射,连用 3~5 天。

来源: 杨建昌 石琦 石顺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