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生活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践行垃圾分类,才可以将垃圾处理导致的水源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健康威胁降到最低。

作为我国首个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实施后在上海各居民小区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了自己小区的投放点和投放时间,这个制度,不仅让市民改变了以往扔垃圾的习惯,也让分类投放很快取得了实效。

良好成效的背后,是人们的生活素养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变不断提升,更加认可节约适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也是人们逐渐看到了垃圾的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开始“以废为宝”,“掘金”垃圾堆。

为鼓励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积分兑换的规则让许多市民赚到了自己垃圾分类的“第一桶金”。1公斤废旧报纸积累10分,1公斤厨余垃圾积累2分,200个积分折算15元,能够兑换洗手液等生活日常用品,或选择家政保洁等社区服务,除此之外,垃圾还可以“变卖”,使用小程序、应用软件等方式预约上门回收干垃圾的服务,每公斤干垃圾可以买到0.8元,废弃易拉罐、书报以及衣服都可以被二次变卖,获得一笔可观的“环保金”。

每一项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都明确释放出管理部门希望依靠市场化手段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决心。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它真正肩负的使命是朝阳区垃圾资源化的最后一站。这座园区是集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科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区,其焚烧中心利用机械炉排炉焚烧技术和先进的烟气净化处理工艺,能更好地减少有毒物质二噁英的排放量;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上展出的“光选机”,能利用视觉和多维检测技术,精准识别物料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性,将垃圾从物料中筛分出来,以此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在广州,通过高压压榨分选技术,可以实现厨余垃圾的干湿分离。成吨的垃圾变成了有用的“宝贝”,处理垃圾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被转化成了电能,而废弃的沼渣经过脱水加工也变成了可用的生物肥料。

这些“黑科技”的诞生,为“掘金”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掘金”垃圾堆是垃圾分类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探索走向推广的不断尝试。是一个具象缩影,投射出的是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也是“双碳”生活背景下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用得好也能变成宝,我们应坚持实行垃圾分类,让垃圾“有家可回”。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