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塑料的身影。食品外卖的包装、随处可见的购物袋……经合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塑料制品用量为大约4.6亿吨,相比20年前翻番。塑料垃圾数量也几乎翻番,超过3.5亿吨,其中不到10%得到回收利用。防治塑料污染刻不容缓。

在双碳背景下,在生活中减塑就是为地球减负,我国早在2008年就开始施行“限塑令”,通过提高使用成本的方式,激发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有人认为从源头减塑的做法就是使用可降解材料,目前市面上的可降解材料包括有多种,如环保铝箔类、可降解麦秸秆类、纸类,或玉米淀粉合成类。对此,有专家指出:“用生物基为原料来生产塑料,目前的生物基对传统塑料的可替代潜力超过了90%。尽管从目前来讲,生物基塑料的成本依然很高,但是先通过合成淀粉,再通过淀粉来合成生物基塑料,其成本可以大大下降。”

要想做到全面的减塑,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指出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又如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提高材质均一化程度和产品的易循环、易回收性,方便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无纺布袋的回收利用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便开始与外卖平台合作探索无纺布袋回收再生,并试点与商家门店合作进行回收;在循环再生环节,对回收的塑料餐盒进行破碎、清洗、再造,实现外卖餐盒的“重塑新生”。

当然,减塑落实到生活中又是一些非常具体的行为,首先就是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比如去超市或者菜市场购物时,多使用环保袋、菜篮,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外出吃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可以随身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瓶装水。其次做好塑料垃圾分类,用过的塑料垃圾不随便乱扔,分类整理,便于回收利用。正确分类可以变废为宝,以免危害生态环境。最后,在合理的前提下重复使用塑料制品,提高使用效率,重复利用减少塑料制品的消耗量。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