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跑步等剧烈运动导致的类似死亡事件层出不穷。体测时猝死的大学生、球场上晕厥的球员、或是马拉松比赛中跑着跑着突然倒地的选手。这些人群平时可能“一向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何还会发生猝死事件呢?

事实上,猝死并非由运动这一单一因素导致,其背后有多种可能诱因。

● 长期劳累:如长期加班、处于高压之下等情况时,身体较为疲乏,此时心脏较为脆弱,倘若贸然运动,则可能增加心脏负荷,导致猝死;

● 运动时的过度碰撞:在心脏有节律地跳动时遭遇撞击,可能会诱发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 病毒性感冒:感冒期间,免疫力较低,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心脏可能“不堪重负”,引发病毒性心肌炎,从而可能诱发猝死;

● 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对于50岁之前的人群来说,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为遗传性心血管病,如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而对于35岁之后的人群来说,冠心病是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运动型猝死”往往也是有征兆的。根据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正常人群的最大心率(次/分)为220-年龄(岁)。当运动中的心率大于85%的最大心率时,可能就迈入了一个相对危险的心跳区间。此外,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心悸等情况;运动后出现心跳过慢、长时间头晕等等症状,都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停下休息或到医院就诊。

总之,“运动型猝死”的发生有迹可循,因此可采取预防措施、合理规划运动方案来降低猝死风险。另外,秋冬季节温度降低,常常导致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因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在秋冬季进行运动之前,除了要充分热身之外,还应当了解自己的心脏情况,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因此,建议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在进行剧烈运动,如马拉松之前检查心血管系统,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然而,对于某些早期疾病或隐蔽性强的心血管疾病来说,常规体检难以发现,因此建议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自己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基因检测可以从基因层面评估患病风险,可以辅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并可以指导制定运动计划。国际上欧洲心脏病学会也曾发布立场声明,明确指出使用基因检测对运动员进行辅助诊断,提示心律失常风险。

此外,由于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所以基因检测还可以有助于高危亲属的筛查,提前预测亲属的患病风险,呵护家人健康。最后,基因检测还可以指导未来的优生优育,通过产前筛查或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GT)降低后代患病风险。

知道了这些,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工作生活学习之余坚持科学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 心血管科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