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典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审核:张洁利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副主任护师

现阶段,全世界都没有能够治疗狂犬病的有效手段及药物,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大多于3~6天死亡,偶见超过10天者。

在我国,动物致伤已成为急诊外科的常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1]。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至少有4000万人存在狂犬病暴露,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防接种。

虽然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但实际上狂犬病也是国际上最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与消灭的传染病之一。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已经非常规范与成熟,狂犬病虽不可治,但绝对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

本文从基本情况、发病阶段、暴露情形和对应的预防措施、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狂犬病及其预防,力求直白且详尽。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患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

感染病毒至狂犬病发病的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在潜伏期内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网发布了《世界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3次报告)》,对于人患狂犬病潜伏期的描述为“从几天到数年不等,通常不超过1年”。

报告公开承认了一个潜伏期8年的病例,指出该病例是目前为止证据最全的长潜伏期病例,但该病例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些提到有病例潜伏期长达十几年甚至33年的说法是不科学且没有得到国际认证的。

狂犬病病毒是嗜神经病毒。和其他多数病毒进入血液不同,狂犬病病毒侵犯神经组织,一般不进入血液。

正是因为病毒不进入血液,目前在狂犬病潜伏期暂无有效的临床检测手段。只有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才能够通过患者的唾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等标本进行检测。这也就意味着人无法在被犬、猫等动物伤害后先检测感染情况再据此进行疫苗接种。待临床症状出现时,发病和致死的结果已经不可逆转。

因此,等到有症状再打疫苗的心理是极度侥幸和荒谬的。

狂犬病病毒从进入人体到患者发病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毒仅在伤口周围进行小量繁殖,一般为3天或更久,然后入侵人体近处末梢神经。如果能在病毒侵入末梢神经前及时、有效地清除病毒,则人体不会发病;反之,一旦病毒侵入神经,狂犬病的发病则不可逆转。所以,早期、有效的伤口处理至关重要。

伤口处理总的原则为:“一冲、二消、三处理”。

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边冲边挤,尽可能清除动物的唾液,排出带病毒的污血。注意,千万不能用口吸吮伤口,防止病毒经口腔黏膜感染。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伤口后,应用0.025%~0.05%稀碘伏、0.005%~0.01%苯扎溴铵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或消毒伤口内部。

外科处置:如伤口较深、较大,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清创及外科处置。

第二阶段:病毒沿周围神经向上侵入,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入侵脊髓并到达脑部。病毒到达脑部后,患者开始发病,出现各种症状。所以,伤口离脑部越近,潜伏期越短,一般头部、面部、颈部、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第三阶段:病毒从脑部向周围神经扩散,侵入各器官组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就临床症状而言,也分为三个阶段。

患狂犬病后早期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继而出现恐惧不安,恐水、怕风,对声、光、风特别敏感,被动物咬伤的伤口即使已经愈合也感觉痒痛难忍,四肢皮肤有虫爬蚁走的感觉。

2~3天后进入兴奋期,患者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也极度恐惧,有“三怕”现象——怕水、怕风、怕光。患者极渴而不敢饮,即使口里含着水也无法下咽,甚至听到流水声或仅听到水字,也会出现咽肌痉挛。另外,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由于声带痉挛导致声音嘶哑、吐字不清;唾液分泌增多,因同时有吞咽困难和过度流涎而出现“泡沫嘴”。

再过2~3天后,患者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

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容易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因此被哺乳动物致伤后都有潜在风险。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所以建议被高风险动物(犬和猫;野生哺乳动物;家畜;蝙蝠)致伤后,一律开展暴露后处置,即对伤口彻底清创,并进行疫苗接种。

被低风险动物(兔、鼠等啮齿动物)致伤后是否进行暴露后处置,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无须进行暴露后疫苗接种。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的情况,建议按照高风险动物处置。

除被动物咬伤、抓伤,人类破损的黏膜或皮肤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组织也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尽量不要亲吻犬、猫,以防病毒通过口腔黏膜传播,被犬咬伤后更不要用口去吮吸创口。

猫、犬感染狂犬病病毒也有一定的潜伏期,即使是表面“健康”的猫、犬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所以不得抱有侥幸心理。

罕见情况下,器官移植和气溶胶吸入也可作为暴露途径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但是也要明确,狂犬病病毒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侵入机体;在自然环境下暴露后狂犬病病毒也会很快失活。狂犬病病毒易在日光、紫外线、甲醛、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45%~70%乙醇等作用下灭活,56℃加热30~60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就可以将狂犬病病毒灭活。因此,不用过度担心接触犬的分泌物、排泄物导致间接传染。

除有患者因器官移植而感染狂犬病的报道外,目前尚无人际传播的依据。但是,在狂犬病患者的体液(特别是唾液)和组织中能检出活的狂犬病病毒,与患者接触后可能感染狂犬病。

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在接触狂犬病患者或患病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和疫苗接种。狂犬病患者的衣物则可通过暴晒或煮沸消毒,使用的物品可用乙醇擦拭消毒。

参考文献:

【1】刘敏,刘铮然,陶晓燕,朱武洋.2020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22,37(5):609-612.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