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钦俦 南昌市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贾永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大众医学》杂志 执行主编

有些患者因为害怕药品说明书上列出的不良反应而不敢服药,结果耽误了病情,甚至威胁生命。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药物的不良反应虽然不是好事,但事物都具备两面性,药物也一样。它既有治病的一面,同时也存在致病的一面,患者要看哪个是主流,哪个是支流。况且通过合理用药,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或危害程度降至最低;有些不良反应也不一定在每个人身上均会发生。

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有时还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制药厂实事求是地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所有的不良反应是坚持科学态度、对患者和社会负责的表现。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另外,药品说明书是写给医生看的,虽然患者也可以阅读,但只能参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下面举几个例子。

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但它有反射地加快心率的不良反应,而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有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如果我们将两药合用,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增加降压效果,且两者各自的不良反应均避免了,可谓“一箭双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但它有升高血钾的作用,而利尿药氢氯噻嗪又有降低血钾的不良反应,如果将两药合用,取长补短,不仅可增强降压效果,且两者各自的不良反应均避免了。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有咳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0%),但不是每个人均会发生,如果因为害怕它的不良反应而不使用,等于放弃了一个降压良药。

临床常用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但它有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饭中或饭后服,或联合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就能减轻或避免。

他汀类调脂药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氨基转移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有不少患者因此不敢使用。到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已问世30多年,在众多调脂药中是各国研究得最充分、作用机制最明确的药物,也是目前唯一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逆转斑块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卓越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其极少发生的肝氨基转移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相比,获益远远大于风险!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大剂量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每天80mg),才有可能导致肝氨基转移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小剂量(如阿托伐他汀每天20mg)使用是安全的,患者不要随意停用和减少剂量。

综上,患者应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既不能忽视,也不要害怕,应遵医嘱科学用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