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糖尿病患者如何过好。
简而言之,两个字原则:宜、忌。
**[**宜] **病的事,忘、散、淡。**创造快乐、宽松环境,用新的乐趣、知识丰富生活。不看前(衰老、疾患、死亡),不看后(伤害、疾患),不看左右(攀比引起的烦恼),只看眼前(乐活在当下)。学会抵制恐病情绪。即使检查出了病,采取“既来之则安之”态度,积极治疗。正确认识疾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决心与信心。学会带病生存,患者角色要扮演好。有病看病,没病别找病。正确对待生离死别。
(1)病感不等于疾病
病感是指人感到不适的主观体验,正是病感促使人们去求医;疾病是指人体的器官组织受到损害或有病灶,并有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
病感与疾病都可使人们在工作、学习和一般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遭受损害,即社会功能障碍。有时病感、疾病、社会功能障碍三者同时存在,但许多人可以只有其一而没有其他表现。即使有病感和暂时性社会功能障碍,也不一定患病。
(2)要正确对待疾病
除了遗产,你还继承疾病。患者由于身体素质的“自然滑坡”,大部分人都在走“下坡路”,并出现一些衰老现象,如易疲倦、新陈代谢降低等,这是自然规律。联想到自己是否得了这个病或那个病,到底有没有病,应该去医院做检查来确定;即使检查出了病,也要正确对待,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治疗。
(3)正确对待生离死别
生如白天,死如睡眠。生、长、壮、老、死,这是人的生命必然要经过的历程,是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一样。年纪大的患者,一定要正确对待。人的一生就是从出生时手从攥紧拳,到中老年逐渐放松,再到暮年张开撒手的过程,也就是从出生时想掌握整个世界,到中老年逐渐掌握不住,再到暮年由它去吧撒手人寰的过程。出生是原创,成年是盗版,死亡是克隆。无疾而终,终其天年。对治不好的病,对症治疗,减轻痛苦。绝对不能因为病、老而伤感,还要继续焕发“第二次青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1236-1283)《过零丁洋》)。“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唐朝大诗人李白(701-762)《拟古十二首》)。“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唐华阳颂》)。
[忌]
**1、健康事,忌过惦。**不要对自身健康过度关心。不为生活而养生,也不为养生而生活。要正确对待生命、生存、生活。虽然健康表现为不觉身体存在,有些患者病感常常比实际情况要严重,有一点不舒服,就念念不忘得的病。
病感不等于疾病,既可由躯体疾病引起,也可由心理社会因素产生,为摆脱困境、回避矛盾、求得别人的同情与照顾、得到经济补偿等心理社会因素原因,容易出现对患者角色的依赖,或患者角色习惯化,这样就会妨碍疾病的好转、健康的顺利恢复。盲目不自觉或有意识地反复就诊,进行不必要、有时甚至是危险的检查和治疗,至少要浪费很多钱财和时间。
**2、有病时,忌硬担。**不要有病硬撑着、把真正存在的疾病不当回事。有病硬撑着,不自觉地维持着仍然健康的错觉,只会将小病酿成大病,并且加速患大病的进程。你不理它,它偏要理你。
**3、不疑病,忌****恐感。**不要疑病、恐病。不要老想到“末日即将来临”。恐病时,找知心朋友倾诉你心中疑虑、恐惧感,不要闷在心里,“憋”出病来。疑病、恐病是没有益处的,只会增加心理负担,加重疾病。
4**、依赖人****,忌****太缠。**不要太依赖别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常常忧思和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体变成衰弱而有余”(俄国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3))。一定不要焦躁、紧张、悲观。倚老卖老只会更老。
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不是一天就能得的了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食的方面就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只谈及食部分中的主食。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在蔬菜、水果方面都会花样翻新地选择吃食,主食也一样变着花样做法,比如馒头、花卷、发糕、烙饼、烧饼、面条、豆包、糖包、荤或素包子、饺子、米饭、米粉等,花样看着很多,但吃的无非都是米面单一营养成分。
经常用五谷杂粮替换精米、精面来吃。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要传承中国传统食养药膳文化,结合现代营养学科研成果,借助中国著名食品营养、食疗养生、医学专家学识,依托专业研究机构,按照五行理论、五色入五脏、食药同源理念,节律养生与五色养生结合起来,尤其对于血糖、血脂异常人群具有非常有效的调养,食药同源、同理、同用、同效,将优质原料压扁成片的五谷杂粮,道地食材,配方合理,技术先进;米豆同熟,蒸煮简单,营养丰富,口感醇厚,利于吸收,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分早、中、晚三餐,共含一二十种谷物,真正按照国人的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付诸行动。
比如,目前市面上已有相关产品,五谷新主粮,好吃又营养。十全五谷饭,营养成分表中营养素蛋白质占30%,脂肪占8%,碳水化合物占17%,膳食纤维占51%,钠0%。
糖尿病患者食之,疾病控制;糖耐量异常者食之,避免进展;健康人食之,远离疾病。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