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典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审核:张昕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在我国,几乎无人谈论“流感致死”。

但事实上,许多死于心肌梗死、肺炎、脑炎、心肌炎或脓毒性休克的人,其病发和突然病逝都是由患流感诱发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图1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可分为甲(A)、乙(B)、丙(C)3型。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流感就是甲型流感的一种。

虽然流感是自限性疾病,有时不经过治疗也可以自行痊愈,但它的危害远远超过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导致死亡。

1918年,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因纽特人聚集区,造成全球超过 5亿人感染,5000万到1亿人死亡,可谓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流行病疫情。

即便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都还没有完全战胜流感。在美国,上一次较严重的流感季(2014/2015)中,有超过3500万人因流感患病,超过5万人因此死亡。

在2017年末至2018年初出现的流感阶段性高峰中,我国有数个城市(北京、上海、南京、石家庄等)出现了仅一家儿童医院的一日门诊量就超过1万人的情况,国内还一度出现公众“疯抢达菲”“达菲卖断货”的现象。(达菲:磷酸奥司他韦在中国的商品名,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尽管与1918年大流感相比(感染者的死亡率超过2.5%),现今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不到0.1%,但是,流感仍是不可忽视的传染病之一。

流感之所以能够致命,与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第一步:流感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开始快速复制,并损害机体的上皮细胞;面对外来的“入侵者”,白细胞作为人体与病原体斗争的“卫士”也立刻投入战斗——见到流感病毒就砍,很多时候甚至会误伤到“自己人”。

硝烟过后,流感病毒横尸遍野,上皮细胞也损失惨重。上皮细胞受损,机体则会表现为呼吸道充血、水肿,分泌物大量增加,出现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图2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二步:白细胞这边“炮火不断”,流感病毒那边也在“生生不息”,继续复制。眼看战事进入僵持阶段,白细胞决定将战争升级,彻底消灭流感病毒,于是心生一计,升高体温。此时,人体表现出发热的症状。流感病毒不耐高温,在高温环境下不能复制,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一般情况下白细胞都会是胜利者,也就意味着流感快要痊愈了。

所以,流感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千万不要急于降温。临床上建议,流感患者如体温不超过 38.5 ℃,一般只给予物理降温用来缓解患者发热不适的症状。

图3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三步:如果持续发热,白细胞也没能战胜病毒,甚至抑制不住流感病毒的疯狂复制,那就进入了下一步。白细胞决心与流感病毒同归于尽。于是白细胞启动了自毁装置——细胞因子风暴,最大量的细胞因子被释放出来,甚至能够摧毁整个身体。

在这种情况下,病毒能否被消灭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器官都会遭受致命的攻击。患者轻者出现肺炎,重者则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情况。这就是流感病毒能够短时间内致命的真正原因。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