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家庭的小天使,他们的健康是父母最牵挂的问题,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被一些疾病找上门,比如湿疹,湿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儿疾病,冬夏两季高发,这个病不仅病程长,还比较难治好,发作时让孩子瘙痒难耐,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

| 湿疹的分类

湿疹一般分为干性湿疹和湿性湿疹。春夏季节,湿性湿疹较多。干性湿疹则多出现在秋季或湿性湿疹过后。

| 湿疹与痱子的区别

从表面看,痱子为红底白尖,无需用药,穿凉爽、宽松衣物,每日沐浴,擦痱子粉或润肤乳即可缓解。痱子在小月龄和儿童期易出现,而湿疹则容易反复出现,多见于0—6个月龄的宝宝。

| 哪类宝宝容易得湿疹

1、体质因素:湿疹的出现与孩子自身免疫力有关。0—6月龄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皮肤过敏性反应,表现为湿疹反复发作。

2、母体因素:导致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可能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因为很多妈妈在怀孕期间,体质就湿气重,这样在宝宝出生之后也会受到影响,在检测血液过程中,会发现某种物质的含量,要高几倍以上,还有一种宝宝是因为对蛋白质出现了过敏现象,这样也会导致身体表面发生湿疹。如果母亲在孕期经常吃辛辣或油腻食物,孩子得湿疹的几率更大。

3、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患有鼻炎或花粉过敏,孩子出现过敏几率可达到70%—80%。

4、环境因素:反复不断出现湿疹,还可能是宝宝受到了环境影响,因为室内温湿度和通风现象,都会对宝宝湿疹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长期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只会让病情更加严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家长及时为宝宝更换配方奶粉,选择一种没有过敏食物,给宝宝喂养。

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穿着过多,环境潮湿、室内尘螨较多,都会诱发湿疹发生。一些养宠物家庭的婴儿,对动物毛发过敏,也会表现出反复湿疹情况。

| 如何缓解宝宝的湿疹

1、确定宝宝得湿疹的原因。湿疹得致病因素是很多的,比如食物、花粉、衣物、毛屑等过敏,而宝宝皮肤脆弱,在某些方面做的不仔细,就很容易出现各种过敏,造成湿疹。

2、出现湿疹后要尽快就医。宝宝皮肤娇弱,出现湿疹往往伴有破皮的症状,父母不能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给孩子乱用药,应该带着孩子尽早去医院看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这样才能防止用药不当,病情加重。而医疗手段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种。

(1)中医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可以使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利湿功效得药物治疗;亚急性湿疹可以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进行治疗。(需咨询医生)

(2)西医治疗。宝宝急性湿疹发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抗炎、止痒类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宝宝得湿疹症状,减轻宝宝的痛苦。

3、给宝宝勤剪指甲。宝宝得了湿疹之后,会有非常严重的皮肤瘙痒症状,小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很难忍受得了瘙痒,往往会用手去抓皮肤痒的地方,而指甲是非常容易藏匿细菌的,如果不及时将指甲剪掉,指甲里面的细菌让皮肤破损的地方感染,会让孩子更加痛苦,所以家长在孩子得湿疹后,要把他们的指甲剪掉。

4、不给孩子吃容易过敏的食物。食物过敏史孩子得湿疹得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孩子是因为食物过敏引起的湿疹,那么家长一定不能再给孩子吃这些食物,以免孩子湿疹病情加重。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孩子会对哪些食物过敏,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让孩子碰这些食物,这样就能从源头控制湿疹得出现。

5、宝宝得湿后用清水洗浴。宝宝在出现湿疹之后,应该使用温热的清水洗浴,不能使用沐浴露、肥皂等清洁用品,这样可以减轻冷热温度和化学物质对皮肤得刺激,让宝宝皮肤更舒适。并给宝宝穿宽松、柔软、透气得衣物,让宝宝湿疹部位不易被摩擦。

6、清淡饮食。宝宝患病期间,要多吃肉蛋禽、水果、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抵抗能力,这样疾病才能好得更快。

| 日常预防湿疹的小提示

1、湿疹宝宝可以每天洗澡,但水温不宜过高,调至38摄氏度为宜。沐浴产品建议一周使用2-3次左右,日常沐浴用清水清洗即可。在宝宝皮肤无破溃情况下,可适当擦涂爽身粉。进入深秋以后,可使用保湿成分的婴儿霜。

2、临床上,常见的湿疹膏多含有激素,不宜长期使用。可以通过中药泡浴的绿色疗法,安全无毒无副作用。

3、一般情况下,宝宝所待的室内温度保持25—26℃,湿度保持50%为宜;室内要经常通风;孩子要穿纯棉且宽松衣物。

4、易过敏宝宝,尽量在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6个半月添加鱼类辅食时,应尤为注意。同时,建议一周岁以内,尽量不要吃蛋清、虾类等高过敏食物。

5、哺乳期妈妈需要忌口,尽量不要吃辛辣、热带水果等热性食物。如果宝宝的脸部、前胸、后背出现大面积破溃湿疹,考虑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可遵医嘱,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改善过敏症状。

湿疹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一般找到致病原因,对症用药就可以很快的把病情控制住,这个病比较难把控的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因为湿疹是一个病程漫长得疾病,家长在给宝宝护理得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才能让宝宝更好的康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