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又称桑根白皮、桑白皮、伏蛇皮1。是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落叶乔木,偶有灌木,花期4月;果熟5-7月。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别名桑皮又称桑根白皮、桑白皮、伏蛇皮1。

简介汉语拼音:(sānɡ pí),是指桑树的皮。为造纸的原料。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於扉屏,且诵且记。”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 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纸。”

采集加工冬季挖开根部(留一部份根勿使树枯死),用刀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与木部分离,取外表黄色粗皮晒干1。

主治功能【性味归经】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经。能够止咳平喘、泻肺火,对于肺热咳嗽气喘,功效显著。

【用量用法】煎服,6~15克。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桑白皮还有利水消肿之功,降泻肺气、通调水而使水饮从小便而解,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尤其适宜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2。

化学成分桑白皮含黄酮类成分、以及桑色呋喃,伞形花内酯,东茛茗素,桑糖朊A,不具降压作用的乙酰胆碱类似物。

桑皮鉴别鉴别要点鉴别桑皮要点有四: 一是根皮呈扭曲的带状或卷筒状,残留有栓皮斑块;二是内表面黄白色,具纵纹; 三是质韧难折断,纤维性强,易撕裂但难分开;四是味甘微苦,久嚼纤维成团如丝绵。而类似品华桑、蒙桑的根皮则较硬而厚;栓皮未除尽的呈金黄色鳞片状;横切面可见放射状条纹和斑点;味甘淡。至于伪品构树皮和柘树皮粉性较差、纤维性较弱,味淡或微苦涩,久嚼不呈丝绵状。可资区别。

名典鉴别1、《神农本草经》:“桑根白皮,味甘寒。生山谷。”

2、南北朝·雷学攴曰:“凡使,采十年以上向东畔嫩根,铜刀刮去青黄薄皮一重,取里白皮切,焙干用。其皮中涎勿去之,药力俱在其上也。”

3、宋·苏颂曰:“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又云:“女桑、桋桑。山桑。……俗间呼桑之小而条长者,皆为女桑。其山桑似桑,材中弓弩;桑丝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他木鲜及之。”

4、明·李时珍曰:“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

5、清·《本草从新》:“桑根白皮。刮去薄皮,取白。或生用或密炙”

快速鉴别根皮呈长而扭曲的板片状或双边内卷的筒状,厚3~6mm。表面淡黄白色或白色,有残留的红棕色或红黄色栓皮斑块,具明显纵向细纹。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纵纹。体轻质韧,难折断,纤维性极强,易纵裂但难分开,撕裂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弱,味甘微苦。久嚼发粘,纤维成团似丝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