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汉语词汇。

拼音:cuì wēi

释义:1、汉语词汇词义: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也泛指青翠的山。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亦有植物、宫殿、古亭、山峰以之为名。

2、植物名,春兰名品,又名西神同乐梅,小草大花,应为西神梅的变异品种。

词目翠微

拼音cuì wēi

出处与详解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①《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 郭璞 注:“近上旁陂。” 郝懿行 义疏:“翠微者……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葱郁葐蒀,望之谸谸青翠,气如微也。”

②唐 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③宋 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④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地当山之翠微,深崖坠壑,尚在其下,不觉其为幽閟;乱峯小岫,初环於上,不觉其为孤高。”

2、泛指青山。

①唐 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峭壁连崆峒,攒峯叠翠微。”

②《西游记》第九回:“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

③毛泽东《答友人》诗:“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④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3、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①《文选·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刘逵 注:“翠微,山气之轻缥也。”

②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汹汹 洞庭 莽翠微, 九疑 鑱天荒是非。”

③宋吴文英《玉京谣》词:“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1

翠微来源1.《尔雅》(十一、释山):未及上,翠微。尔雅注疏:近上旁陂。释曰:谓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名翠微。一说:山气青缈色,故曰“翠微”也。

2.明杨慎曰:《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诗》曰:“陟彼崔嵬。”崔嵬,即翠微。《诗》、《传》授字,各不同尔。然“崔嵬”字不及“翠微”之工。凡山,远望则翠,近之则翠渐微,故曰翠微也。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微。”注:“翠微,山气之轻缈也。” 李白诗:“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孟郊诗:“山明翠微浅”。又“山近渐无青。” 东坡诗:“来看南山冷翠微”皆有意态,足以发诗人及《尔雅》之妙诠。杜牧之云“与客携壶上翠微”,则直致不及孟、苏矣!

3.清人有诗曰:府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植物简介翠微,又名西神同乐梅,春兰名品。

瓣型:荷型水仙

历史:解放前由沈渊如选出

特征:外三瓣长阔、收根放角,紧边,每瓣中央有一深色通梢达顶条纹,捧瓣有微兜,分窠,刘海舌,花容壮丽、色俏,花葶长。苞叶浅红色、基部微绿。老叶呈弓形,叶质厚。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