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头副狮子鱼,为辐鳍鱼纲鲉形目杜父鱼亚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湾海域,栖息深度233-322米,体长可达6.2厘米,为深海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生活习性不明。1
形态特征体长25-40厘米,体表黄色,布有红色至棕色条纹,侧线高位,背鳍、臀鳍和尾鳍透明,有黑色斑点。1
背部有13根毒棘。背鳍很高,鳍棘细长,鳍膜深裂;胸鳍羽状,甚长大,伸越尾鳍基,鳍膜深裂,14枚;腹鳍胸位;臀鳍6-7枚,刺有3根;尾鳍圆形。鳍条的根部及口周围的皮瓣含有能够分泌毒液的毒腺。1
有1跨脸颊的骨质脊和部分覆盖眼和吻的襟翼;两眼上方有数根触须。吻长而狭,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上侧位。眼间隔狭而凹入。口端位,斜裂,上颌中央有一凹刻。上下颌和犁骨具牙,腭骨无牙。鳃盖骨具一扁棘;鳃孔宽大。体被圆鳞或栉鳞。1
生活习性行为夜行性,海水鱼,夜晚于黑暗的水中缓慢地起伏背部和臀部的鳍条进行游动,太阳升起后则会躲藏于珊瑚及岩石的阴影中。白天休息时会将头部低下,完全静止不动。同伴之间交流通过触觉、气味及分泌化学物质。2
性格孤僻,喜独居。当遇到危险时,圆头副狮子鱼会尽量张开长长的鳍条,使自身显得很大,同时用鲜艳的颜色警告对方。如果遇到同样胆大的鱼,圆头副狮子鱼就会不停地伸缩全身的鳍条,一会展开,一会收回。即使该种掉入掠食者的口腔内,掠食者也会因为圆头副狮子鱼全身的鳍条而难以进行吞咽,将它吐出的时候还会被毒棘刺伤,导致中毒。2
食性圆头副狮子鱼处于珊瑚礁环境中食物网的最高级别。主要以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幼年蓑鲉每天进食5.5-13.5克,成年蓑鲉每天进食14.6克。一条成年蓑鲉每年会吃掉等同于其自身体重8.2倍的食物。2
日落时分是圆头副狮子鱼的最佳捕食时间。在该时间段,所有的鱼及无脊椎动物都会回到其休息的地点,夜行性鱼类则出来觅食。因为周围的动物都已经准备休息,所有圆头副狮子鱼不需要耗费过多精力去寻找猎物。通常该种会静悄悄地在珊瑚礁周围游动,不经意间突然进行攻击并捕捉受害者。当蓑鲉企图猎食小鱼的时候,通常会展开胸部的所有鳍条来遮住自己尾鳍的运动,加上自身鲜艳的颜色与珊瑚礁背景融为一体,猎物就不容易受到惊吓。从而令捕猎变得更容易。2
圆头副狮子鱼以大口吞噬的方法袭击猎物。由于此过程太过迅速而圆滑,与受害圆头副狮子鱼的嘴者一同的其他鱼可能都没有反应过来。因此圆头副狮子鱼可以继续追捕其他不知情的鱼。2
该种有时也会在空旷的海面进行捕猎。其会在离水面20-30厘米深度的区域观察小鱼群,当小鱼群跃出水面企图躲避另一位捕食者时,圆头副狮子鱼会游到它们的下方等待它们落回水中,然后进行攻击。2
如果两条雄性圆头副狮子鱼在捕食时相遇,那么更具有攻击性的雄鱼会变暗自己的体色,并将自己的毒棘指向另一条雄鱼。而弱者则会折起胸鳍,然后游走。2
繁殖方式只有在繁殖期,圆头副狮子鱼才会和其他同类有所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一条雄鱼会被多条雌鱼追求,数条鱼一起行动,形成一个有3-8条鱼的鱼群。3
当圆头副狮子鱼准备繁殖的时候,其两性之间的外貌差异会变得较为明显。雄鱼体色变暗,发黑,颜色显得更均匀,白色条纹不明显。已经孕育成熟鱼卵的雌鱼体色会变的苍白,腹部、咽部及吻会变成白色。这样的颜色变化对雌性找到雄性更加容易。3
求爱会在黑夜即将来临的时候开始,一般是由雄鱼发起的。当一条雄鱼找到一条雌鱼的时候,雄鱼会躺在海底面,眼睛望向水面,同时用腹鳍支撑着自己,然后围着雌鱼转圈。转了几圈后,雄鱼开始游向海面,雌性尾随其后,途中还会抖动自己的胸鳍。在交配产卵之前,两条圆头副狮子鱼可能会在水中沉浮升降数次,最后一次结束时两条鱼会在水面下盘旋游动。雌圆头副狮子鱼随即释放出它体内的卵。卵囊中有2根中空的粘液管,因此它们可以紧贴着水面漂浮。约15分钟后,卵囊的粘液管被海水灌满,其变为直径2-5厘米的椭圆体。在这些粘液构成的卵囊中,有1-2层的独立卵体,每颗卵囊含独立卵子数量2000-15000枚不等。当雌鱼产卵完毕后,雄鱼便释放自己的精子,精子会穿透粘液质卵囊并使内部的卵受精。3
在求偶期。雄性圆头副狮子鱼的性格会变得异常激动和易怒,当有其他雄性圆头副狮子鱼或非同类物种进入其领地的时候,此雄鱼会将自己的毒刺指向入侵者并靠近,然后在毒棘对准入侵者的情况下在它的周围四处游动。接下来,两条雄鱼会面对面“坐”在一起,攻击者会用捕食时抖动脊椎的方式向着入侵者示威,随后攻击者晃动头部,试图去咬入侵者的头部。此时攻击者要么被严重刺伤,要么会进行下一轮攻击,直至入侵者逃离。3
攻击行为如果狮子鱼没有遇到威胁、遭受攻击,它会很乐意在海里悠闲地过着“贵妇”生活。当我们充分了解到狮子鱼的生存方式后,也许我们能够谅解狮子鱼的剧毒。4
狮子鱼之所以能够在海中如此悠然自得、目中无人,主要是它们背鳍、胸鳍和臀鳍上长长的鳍条在起作用。这些鳍条的基部都有毒腺,鳍条尖端还有毒针。平时,这些鳍条都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形似刺猬,即使那些对狮子鱼下手的掠食者们也会无所适从。4
当然,狮子鱼防御再严密,也有自己的弱点,它的腹部没长刺棘,而狮子鱼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当狮子鱼遇到危险或是在休息时,它就会用腹部的吸盘把自己紧紧贴在岩壁上以寻求保护。4
狮子鱼的蜇刺过程既简单又有效。当你试图接近狮子鱼时,它就会向后退,这不是表示狮子鱼害怕,而是在为进攻做准备,狮子鱼的进攻一般在眨眼间就会发生,当毒刺蛰进人体组织时,位于毒刺根部的毒囊早已做好了准备,只要随便一挤,狮子鱼就能释放出毒液,毒液通过毒刺造成的伤口能够注人人体组织的内部。狮子鱼的蜇刺越深,毒液造成的伤害就会越大。4
如果你不小心接近并逾越了狮子鱼的“安全尺度”,就会被它刺伤,那就需要马上向专业医疗人员寻求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对伤口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疼痛就会加剧,而且还可能会引起许多长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