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蜥蜴,又名神蜥,属于蜥蜴的一种。在身体温暧起来的时候,蜥蜴通常很敏捷,南美洲的蜥蜴甚至叮以用后腿在水面奔跑,因此当地人称之为耶稣基督蜥蜴。1

物种学史神蜥的名字蕴含着它另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看上一眼,不可思议的神蜥就能使其毙命。虽然这种蜥蜴的名字来自神话中的动物,但是二者只能在外形方面有一点相似之处。它表演的绝活可以做出如下解释。它奔跑的时候,脚和水面之间产生的气压像垫子一样,防止它的脚划破水面。它可以脚不点地的跨越水面四十米的距离,但是只有在速度达到每小时十公里的时候才行。尽管神蜥的外表可能不会真的让有些动物丧命,但它的眼睛看上去的确很邪恶。2

形态特征身体多细长,具长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开口外,体表覆以鳞片,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于头和体鳞下真皮内有骨鳞。鳞的表面覆以一层角蛋白。蜥蜴具鳞器官,鳞片锯齿状边缘突出刚毛,可能用司触觉。避役(变色龙)和安乐蜥,能改变体色,可从亮绿色变为深巧克力褐色,体上线、带斑纹亦可忽隐忽现。变色机制为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移动,颗粒集中时色浅,分散时色深。有些蜥蜴颈部具可伸展的皮褶,头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皱褶等。头颅的前部由薄的软骨和膜构成。眼睑多可动,两眼之间隔以薄层垂直的眶间隔,眶後骨与鳞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个顳孔。上腭能相对于颅的其他部分而运动,有方骨,口可大张便于吞食猎物。3

生活习性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以昆虫及部分啮齿类为食,偶食家禽,其牙尖锐,具3个牙尖。蜥蜴的牙生于上腭骨、前腭骨及牙骨的边缘,少数种生于腭上。胚胎期前腭骨上有「卵牙」,从吻部向前突出,用于钻破卵壳,孵出後即退化。牙著生的方式多为侧生式,部分种为顶生式,避役的两眼可独立运动。蜥蜴有盐腺用以排出矿物质盐。肩带存在。4

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多无护卵习性。泄殖肛孔位于尾基部腹面,是尾与躯干部的分界。4

蜥蜴昼间活动。蜥蜴的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蜥蜴能将尾部自割,断下的尾能迅速扭动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得以逃脱。蜥蜴有领域行为(包括领域表演)或求偶表演。许多种有股孔,可能用来分泌化学物质以吸引异性。蜥蜴对于人的经济意义不大。某些鬣蜥可食,有些可制革。壁虎栖于居室,可捕害虫,但可能传播沙门氏菌。蜥蜴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又常饲为玩赏动物。4

活动摄食蜥蜴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个体蜥蜴的活动范围很局限。4

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由于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6000种蜥蜴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4

自截再生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1

变色发声蜥蜴的变色能力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蜥蜴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蜥蜴是不会发声的。5

水上行者就因为它们能在水上行走。尽管它们的脚上没有蹼,但在水面上行走起来,和在陆地上的动作完全一样。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它们可以在水上跑9米远。虽然没有坚硬的河岸供蜥蜴爬下水,它们自己却努力伛起身子,落在水面上。可以想像,这该多么费劲。中美洲的这种蜥蜴,真是独特的水上行者。6王蜥的时速是所有时速中最快的,可达20到25千米/小时,即使在水面上跑也可保持在水面。2

生长繁殖蜥蜴类具交接器,行体内受精。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交配繁殖。有的种类的精子可在雌体内保持活力数年,交配一次后可连续数年产出受精卵。蜥蜴系卵生(Oviparous)、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枚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蜥蜴一般每年繁殖一次。7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