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松,松状如绿色孔雀昂首挺立,一松枝向白鹅岭方向屈伸,犹如孔雀翘首,后有几枝似孔雀的翅膀和尾羽。它正欲展羽翼,似要向南飞,故名“孔雀松”。

形态特征孔雀松为乔木,高达40m,胸径达2m余,胸径可达2米以上,树冠塔圆锥形,树皮赤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剥落,大枝常轮状着生,水平开展或微下垂,树冠尖塔形;小枝下垂,当年生枝绿色。叶长1.0~1.5cm,幼树及萌芽枝之叶长达2.4cm,叶钻形,直伸,先端通常不内曲,锐尖或尖,长0.4-2厘米, 基部背腹宽约2毫米,四面有气孔线。

雄球花长椭圆形或圆柱形,长约7毫米,径2.5毫米, 雄蕊有4-5花药,药隔三角状;雌球花圆球形。球果近球形,稀微扁,径1.5-2.5厘米, 稀达3.5厘米;种鳞20-30枚,苞鳞尖头与种鳞先端之裂齿均较短,裂齿较长,窄三角形,长6-7毫米,鳞背有一个三角状分离的苞鳞尖头,先端通常向外反曲,能育种鳞有2-5粒种子,种子棕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长5-6毫米,径2-3毫米,边缘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1

生长环境为中等的阳性树,略耐荫,亦略耐寒,在河南郑州及山东泰安均可生长。在年平均温度为14°~19℃,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地区均可生长。喜空气湿度较高,怕夏季酷热或干旱,在降水量达1000mm左右处生长良好。喜生长于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若在西晒强烈的粘土地则生长极差。喜排水良好,在积水处,根易腐烂。枝条柔韧,能抗雪压及冰挂。

分布范围孔雀松原产日本,为日本的重要造林树种。

我国山东青岛、蒙山,上海, 江苏南京、江浦,浙江杭州,江西庐山,湖南衡山,湖北武昌、武汉等地引种栽培,作庭园观赏树。1

栽培技术可用播种及扦插法繁殖。母树每年均可结实,但常二年丰收一次。每百kg球果,可得种子约5kg余;每kg种子约25万粒;千粒重为4kg,发芽率60%左右,成苗率约为20~30%,种子保存量一年。在江、浙多行春播,约经3~4周发芽,出土后不带种壳。夏季设荫棚,冬季设暖棚。当年苗高约15cm,次春移植。2年生苗高约30cm;3年生苗高约60cm。

主要价值孔雀松心材淡红色,边材近白色,易施工。供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用材。

孔雀松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有栽培变种,均作庭园树种。1

孔雀松树形圆整而高大,树干粗壮,极为雄伟,最适独植、对植,亦宜丛植或群植。在江南习俗中,自古以来常用作墓道树,亦宜作风景林栽植。材质轻而较松,不翘曲,易加工,可供建筑、造船、家具和细工用;枝、叶、木材碎片可制芳香油;树皮入药,可治疮疥或制栲胶;叶磨粉可作线香。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