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鳃鳗目指的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的一目。吻呈漏斗吸盘,有角质齿,口位于漏斗中央。舌上有小齿,成刮器。无上、下颌,无鳃盖骨。单鼻孑L,位于两眼之间,鼻垂体管腔与咽部相通,鼻孔后方具透明的皮斑。成鱼眼明显,幼鱼眼不发达,埋在不透明的皮下。口呈三角形裂缝状。外鳃孔位于头后体前部的两侧,每侧7个。成体吻部无颌。幼鱼具口吻。无食道皮管。体裸露,无偶鳍。背鳍2个(罕见1个)1。
概述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脑垂体囊(pituitary sac)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鳃囊7对,分别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内耳有2个半规管。卵小,发育有变态。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少数非寄生种类的角质齿退化消失,无特殊的呼吸管。可分为2科。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背鳍1~2个。成鱼眼发达。无口须。齿位于口盘和舌上。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连合。鼻垂体囊只有一外开孔,不与咽腔通。肠管具螺旋瓣和纤毛。小脑小。卵和精巢不在同一个体内。卵小数多。发生经变态。有8属37种,大多栖息淡水,18种为寄生性。可分2亚科,七鳃鳗亚科(Petromyzontinae)上唇齿板一个,不多于3齿尖;舌齿直或弧形,最大,齿尖位中央。只分布在北半球。可分2族:海七鳃鳗族(Petromyzontini)上唇齿板窄,有2~3齿尖。口盘齿呈辐射状排列。有3属:鱼七鳃鳗属(Ichthyomyzon)具1背鳍,有6种分布在北美东部淡水中。海七鳃鳗属(Petromyzon)仅1种,即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背鳍2个,唇齿辐射状排列。上唇齿板具2大齿尖。分布美国、加拿大、冰岛和欧洲。里海七鳃鳗属(Caspiomyzon)背鳍2,上唇齿板只1齿尖。仅1种,即里海七鳃鳗(Caspiomyzon wagneri)分布在里海。七鳃鳗族(Lampetrini)上唇齿板宽,两端各有1大齿,中间有1或数小齿。无辐射状排列的唇齿,只七鳃鳗属(Lampetra)。上唇齿稀少,内侧唇齿每侧3~4枚,其顶端有2~3齿尖;舌齿5~19枚,中间和两端齿大,呈山字形。包括20种,我国产3种。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6~7齿尖。成鱼春季溯河上游产卵。幼鱼无眼,口马蹄形,无齿。秋季下海。幼鱼食浮游生物,经过变态,3~5年后发育为成鱼,开始营吸着寄生生活,体长达半米余。肉味美。分布日本、朝鲜和苏联,我国产于黑龙江、图门江流域。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9~10, 分布朝鲜、苏联,我国产于鸭绿江。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2背鳍连续,分布朝鲜、日本,我国产于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后2种均为小型淡水鱼。澳洲七鳃鳗亚科(Geotriinae)上唇齿板1,有4齿尖,舌齿有3齿尖,成鱼有2齿尖,尾鳍和第二背鳍在性未成熟时分开。仅1属1种,澳洲七鳃鳗(Geotria australis)分布澳洲南部,新西兰,智利。溯河洄游,寄生性。背眼七鳃鳗科(Mordaciidae)上唇齿板1对,每板有3齿尖。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幼体眼背侧位。成鱼眼背位,只背眼七鳃鳗属(Mordacia), 有3种,包括背眼(Mordacia lapicida)、短头背眼七鳃鳗(Mordacia mordax)和早熟背眼七鳃鳗(Mordacia praecox),溯河洄游和淡水种,寄生或非寄生。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和智利。
简介单个鼻孔开口于头部背面,嗅囊与口腔不通;吻部无口须,口呈漏斗状吸盘,内有许多角质齿;眼发达,具晶状体和虹膜;鳃囊7个,分别开口于体外,故称七鳃鳗;背鳍2个;具泌尿生殖乳突。舌肌发达,适应吸血生活,起了唧筒作用,使口吸附于寄主身上。肠具螺旋瓣2。
外形特征体无鳞,鳗形。骨骼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弧与腰弧。鳃囊7对,分别开口于体外,故算七鳃鳗。单个鼻孔开口于头的背面。吻部无口须,口周缘有短穗状突,口呈漏斗吸盘状,内有许多角质齿,其排列形状是分类的主要标准之一。眼在成体发达。鼻囊与口腔不通。背鳍2个,偶有1个。肛门开口于体长3/4处,腹面中央凹陷。尾鳍原尾型。背、腹神经根分离。卵小,无角质被覆物,它们发育成七鳃鳗幼体。淡水、海水均有分布,营半寄生生活。国内l科、1属、3种3。
眼发达,具晶状体和虹膜,幼鱼眼埋于皮下。单鼻孔,开口于头背面,与口腔不通,鼻孔后方有透明的皮斑。口为漏斗状吸盘;成鱼无口须,口缘有光滑的穗状乳突,口内有许多角质齿;幼鱼口呈马蹄形,有口须。鳃囊7对,单独开口于体外,内鳃孔与呼吸道相通。无咽皮管。背蝤1或2个。肛门后有尿殖乳突,尿殖孔开口于突起末端;雄鱼的尿殖乳突较长,呈管状4。
分类地位圆口纲的一目。只有七鳃鳗科一科,下分3亚科6属约41种,我国仅存1属3种。
习性及分布成鱼体较大25mm,体重可达250g,两背鳍分离,下唇板齿6—7枚,为半寄生性,吸血肉,不寄生时食浮游动物。白天隐居水底,夜间觅食,有终生生活在淡水的,也有洄游的。幼鱼在海里生长,成长后溯河至淡水产卵,有筑巢习性。每次约产卵8—10万粒,产卵后亲体一般死亡,幼鱼期3-4年,口呈马蹄形,眼不发达,为前肾(成体中肾)。
分布于江河和海洋,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乌苏里江产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us)和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