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内玉(Lithops optica ‘Rubra’1),系番杏科生石花属大内玉的变种,原始品种的大内玉为淡绿至灰绿色,野外亦发现极个别通体红色的植株。炎夏休眠势弱,属夏型种。

形态特征株高3-4CM,圆柱状,中裂明显,个别植株在养护中出现带化,新叶露出旧叶时为绿中泛水红色,并有金属般光泽。尔后在充足光照下,逐渐转红,老叶脱落后,株体深红发紫,晶莹剔透,酷似红玉,故名红大内玉。花期为11月至12月,白色,有时花瓣边缘带有一点淡紫红色,花径5CM。

品种编号生石花属原始种约有80多个,还有大量的园艺种和变种。目前,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是科尔(Cole)编号2。

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科尔( Desmond T.Cole)教授,对生石花属植物的习性、地理分布进行了长期的野外研究。在其研究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的原生地照片,并根据发现地点的不同进行了编号,也就是著名的生石花的科尔编号。其整体规则是以“C+数字”的形式进行组合,字母C后的数字代表着该编号的发现地点,像C261、C262、C283、C309、C367等都是荒玉,但发现地点有所不同。如果该地点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石花,则在数字的后面加A、B、C……,依此类推。像大内玉系列中的C081、C081A中的“081”表示二者是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后者加“A”则表示为前者的变种,即C081是大内玉,C081A是红大内玉2。

栽培方法珍珠岩一份,蛭石一份,少量泥炭或椰壳砖以及粗河沙混合做基质,可用虹彩石铺面,防止珍珠岩吹出。

选口径10CM ,深10CM以上花盆(尽量用紫砂盆或描蓝的瓷盆),瓦片垫底,再放上大 2CM的木炭或活性炭,铺上尼龙窗纱,开始放入培养土到盆深一半处。

将准备好的苗株左手轻提,右手加土,边加边提苗,加土至盆口平使苗株的主根于土面平齐,稍挤压盆土、墩实。每盆栽3-5株苗。

坐盆渗水,到盆面均匀湿透为好。放通风且半阴处。湿度保持15-25℃。一周后,盆面土已半干,移至阳光直射处摆放。

日常养护栽好后十天至半月时,再坐盆浇水一次,平时喷雾。一个月后,进行叶面喷肥,可用3‰磷酸二氢钾液,并灌根果皮肥水。

红大内玉是喜少水的品种,平时浇水一个月一次即可。若叶面出现水垢,用白醋兑水1:10软布擦拭。

脱皮期为2-6月,脱皮期间严格断水,否则一个夏天也脱不完,还会二脱。7、8月可能休眠,停止浇水到秋凉。如果气温不超30℃,几乎不休眠,秋季天气转凉可正常养护,冬季少水,多晒。若休眠,采用表面喷雾保湿降温管理。冬季,特别是冬至到立春,谨防冻害。6℃以下则受冻害。

3-4年换土一次,该种不喜常换土。若土表盐碱渍多,采用剔除法,并铺盖新土。该品种不喜多肥,每三个月加几颗缓释肥颗粒足以。

适度遮光,封闭阳台玻璃上用窗纱则可,其他时间全光照。只有光照充足,该种艳丽的色彩才能完全显示。

红大内玉为异花异株授粉,因系变种,自花授粉困难,若多株莳养,应注意花期,做好异花人工授粉。

病虫害防治除红蜘蛛外,没发现其他虫害。新叶涨裂旧叶时,若杀虫,防止药液玷污裂口,以免引起株体腐烂。

休眠前加强光照,增强抗逆性。6月初可浇一次多菌灵液,杀除有害菌。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