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蛱蝶是蛱蝶科的一种昆虫。孔雀蛱蝶体背黑褐,被棕褐色短绒毛。触角棒状明显,端部灰黄色。展翅宽50~60mm。翅膀表面红色,上、下翅有一大型彩色眼纹;翅膀腹面淡褐色,拟似烟熏枯叶。一年两代,第二代以成虫越冬。雌雄无明显差异。瑞典科学家的研究证实,这种蝴蝶可以用翅膀虚张声势吓退捕食者。
简介孔雀蛱蝶是鸟类最爱吃的一种美味,它们经常先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把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突然展开。这足以把捕食鸟吓退,保住自己的性命。虽然蝴蝶的眼状斑纹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它们吓退捕食者的武器,但并没有什么实验性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最近瑞典科学家的研究证实,这种蝴蝶可以用翅膀虚张声势吓退捕食者。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动物学家阿德里安·瓦林和同事们对此进行了试验。他们将孔雀蛱蝶翅膀上的眼状斑纹涂掉,然后将它们交给捕食鸟蓝冠山雀。结果发现,20只斑纹被涂掉的孔雀蛱蝶中有13只被鸟儿吃掉了。而在34只斑纹没有被涂掉的蝴蝶当中只有一只被吃掉。
科学家认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鸟儿们也许担心这些蝴蝶可能不仅仅是虚张声势,招惹它们的后果会很严重。研究人员说,蓝冠山雀做事小心,但也会因小心而放过唾手可得的食物1。
特征孔雀蛱蝶体背黑褐,被棕褐色短绒毛。触角棒状明显,端部灰黄色。翅呈鲜艳的朱红色。翅反面暗褐色,并密布黑褐色波状横纹。前翅后翅各具一大型眼斑,前翅眼斑中心红色,周边呈现从黄色到浅粉色再到粉蓝色的过渡。虫体翅展53-63mm,两性无明显差别。在中国北部年生两代,第二代以成虫越冬。
多数蝴蝶的成蝶常在冬季来临之前死去,但孔雀蛱蝶的成蝶则能够通过冬眠逃过这一灾难。秋季,它们寻找干燥的地方栖宿,凭借后翅上的斑点伪装保护自己,这样它们就可以安心地冬眠并在来年春季重新恢复活2。
生长环境成虫几乎全年可见,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地区。喜访花。
分布范围分布于东北、新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云南;朝鲜、日本、地中海、西欧各国;在长白山分布区域的海拔为200~2300m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