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芸,学名肉苁蓉,中医称其为地精或金笋,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内蒙古。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近年来,在河北沧州一带的沙质河滩上仿野生种植肉苁蓉得突破性进展,因冲土质远要好于沙漠地带,出品的肉苁蓉品质极高。

形态特征多年生寄生草本,高40-160cm。茎肉质,单一或由基部分为2或3枝,下部宽5-15cm,上部渐变细,宽2-5cm。叶多数,鲜片状,螺旋状排列,淡黄白色,无叶柄;下部叶排列紧密,宽卵形或三勿状卵形,长0.5-1cm,宽1-2cm,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cm,宽1-2cm,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cm,两面无毛。穗状花序,长15-50cm;苞片1,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0.5-0.8cm,被疏绵毛或近无毛;小苞片2,卵状披针形,与花萼等长或稍长,被疏绵毛或无毛;花萼钟状,长1-1.5cm,5浅裂,裂片近圆珠笔形;花冠筒状钟形,长3-4cm,裂片5,展开,近半圆形;花黄白色、淡紫色,干后变棕褐色,管内有2条纵向的鲜黄色凸起;雄蕊4,二强,近内藏,花丝上部稍弯曲,基部被皱曲长柔毛,花药箭形,被长柔毛;子房上位,基部有黄色密腺,花柱细长,顶端内折,柱头近球形。蒴果卵形,2裂,褐色。种子多数,微小,椭圆状卵形,表面网状,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7月。1

生长环境苁蓉为寄生植物,寄主为梭梭和白梭等。适于生长沙漠环境。土壤为中细砂,呈中性或偏碱性,含盐分较高。种子多,小而轻,千粒重0.086-0.091g,种子寿命较长。2

分布范围中国甘肃、青海、新疆、俄罗斯、蒙古、伊朗。

主要成分大芸内含16种氨基酸,有补肾益精、润燥养筋、滋养精血、润滑肠道、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适用于阳瘘遗精、腰膝酸软、肠燥便秘、月经不调,闭经,不孕,阳痿,遗精,小便淋漓,声哑失音,便秘,虚寒泄泻的虚弱者。

苁蓉入药,由来已久。它甘而性温,咸而质润,具有补阳不燥,温通肾阳补肾虚;补阴不腻,润肠通腹治便秘的特点。正因为它补性和缓,才有苁蓉(从容)之称。1

炮制方法⒈苁蓉:拣净杂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2次(如系咸苁蓉,泡尽盐分),润透,切片(纵切),晒干。

2.酒苁蓉:取苁蓉片,用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加热蒸至酒尽为度,取出,晾干。(每苁蓉100斤,用黄酒30斤)

⒊黑豆制:取苁蓉用米泔水漂泡3天,每天换水1次,去尽咸味,刮去表面鳞叶,切1.5cm厚的片;然后取黑豆5kg炒香,分成3份,每次取1份掺水和苁蓉用微火煮干,取出至半干,再蒸透后晒干,另取黑豆1份同煮,蒸晒,反复3次,晒干即可,每苁蓉500kg,用黑豆50kg。

⒋《雷公炮炙论》:凡使(苁蓉),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1

栽培技术整地选沙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带, 以土壤呈中性或酸性,阳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昼夜温差大为佳。 可利用天然梭梭林较集中的沙漠地进行圈栏, 防止牛羊和骆驼啃食,浇水施肥,保护扶壮寄主。

播种在野生梭梭东侧或东南侧方向挖苗床,距50~80厘米,苗床大小不一,长1~2米,宽1米,深50~80厘米;或于寄主密集处,挖一条大苗床沟,围绕许多株寄主,将种子点播于苗床上,施入骆驼粪、牛粪、 羊粪等肥料,覆土30~40厘米。上面留沟或苗床坑,以便浇水。2

采收大芸以采摘的时间不同分为春大芸和秋大芸,春大芸每年4月开始采挖,在夏季炎热阳光下翻晒, 肉质、地茎晒干后包装调运;秋季生长的大芸采挖时 期在9~10月份。 其个体比春季大芸略小,含水分和 春大芸一样,但由于秋末冬初阳光弱,温度低,日照时间短,难以保证质量和规格。

加工①晾晒。白天在沙地上摊晒,晚上收集成堆遮盖起来,防止昼夜温差大而受冻。肉苁蓉晒干后颜色好,质量高。

②盐渍。将较大的肉苁蓉投入盐中腌1~3 年,或在地上挖50×50×120 厘米的坑,用同等大不漏水的塑料袋放入,在气温降到0℃时,把肉苁蓉放入袋内,用当地未加工的土盐,配制成 40%的盐水腌制, 第2年3月取出晾干,即为咸大芸。

③窖藏。在冻土层的临界线以下挖坑,将新鲜肉苁蓉在天气冷凉之时埋入土中,第2年取出晒干。

留种应同时留梭梭种子和肉苁蓉种子。宜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晒干,去杂,贮藏备用。2

病虫防治白粉病、根腐病和种蝇是梭梭最常见的病虫害;白粉病7~8月发生,危害嫩枝。 用 25%粉锈宁4000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危害梭梭根部。选排水良好的砂土种植, 经常松土;发生期用 50%多菌灵 1 000 倍液灌根。种蝇发生在肉苁蓉出土开花季节,危害嫩茎,钻隧道,蛀入地下茎基部。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 40%乐果乳油1000 倍液地上部喷雾或浇灌根部。大沙鼠啃食梭梭枝条和根系,用磷化锌或大隆毒饵于洞口外诱杀。2

药材鉴别【性状】:呈扁圆柱形,平直或弯曲,长4-1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红棕褐色至棕褐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其先端多残缺。体重,质稍硬而微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深棕色,灰白色维管束强烈弯曲成环状波纹。气微,味甜、成而微苦。

【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稍宽厚,外侧有数10层不规则色素细胞,内含黄棕色物,内侧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内皮不明显。中柱维管束强烈波状排列成环,每束呈菱形,髓部常裂隙状或成空洞。

【粉末特征】:棕褐色。⑴孔纹细胞长圆形、类圆形,壁稍厚,微木化,孔沟明显,具裂隙状单纹孔。⑵导管多破碎,以螺纹、网纹为主,完整者长130-300微米,直径10-20微米;梯纹和孔纹导管可见,长60-130微米,直径l0-30微米。⑶纤维散在,长梭形,长40-200微米,直径6-20微米,壁较薄,孔沟明显,胞腔较大,单纹孔裂隙状。⑷淀粉粒少见,单粒类球形,脐点多在中间或小端,裂隙状,点状或十字状,层纹明显。⑸鳞叶碎片可见,断面等面型。

【理化鉴别】:⑴取该品粉末0.5g,加70%乙醇5ml,水浴温热1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冰醋酸1ml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界面有棕红色环。(检查甾类)⑵取该品粉末0.5g,加1%盐酸溶液5ml,水浴温热20min,滤过。滤液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棕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⑶薄层色谱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渍2h,滤过。滤液蒸干,以1ml乙醇溶解,作供试液。另取甘露醇,加乙醇溶使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二溶液各10μm,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H薄板上,用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开,展距12cm,取出晾干后,喷雾10%硝酸铈铵乙醇溶液显色。供试液色谱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棕黄色斑点。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