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反映地理景观的空间结构、区域分异、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专题地图,简称景观图。它于20世纪初在苏联首先出现。代表作有伊萨琴科领导编制的俄罗斯平原和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景观图。8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腾冲遥感试验组用航空遥感技术编制了腾冲自然景观图(1:10万,1981)等。
大比例尺景观图(大于1:10万),可以表示相和限区,它对县以下单位制订农业技术措施,如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排灌和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土壤改良等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比例尺景观图(1:10万~1:100万),以表示限区为主。小比例尺景观图(小于1:100万),只表示景观。中、小比例尺景观图是制博省(区)和全国性农业规划和自然区划的重要依据。
图型景观地图的图型主要有组合图型和合成图型。
组合图型是同时把各种不同地理要素表示在一幅图上。
合成图型所表示的是地理综合体本身,即在不同比例尺的景观图上可以表示出不同等级的地理综合体,实际上就是景观类型图。
网络景观地图到目前为止对于网络景观电子地图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概念,我们把它认为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WEBGIS、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实体转化成虚拟世界的三维模型,并渲染生成具有固定视角的栅格图片,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显示,从而使浏览者能够产生三维立体视觉的一种新型地图形式。由于最后所生成的是具有固定视角的二维栅格图片,因而浏览者所产生的三维立体视觉并非来自真正的三维实体,而是介于2.5维和三维之间的一种地图形式。
网络景观地图将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进行结合,使其与传统的电子地图相比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直观性,与二维地图相比,网络景观地图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比重减少,所呈现的地物及其周围环境与现实中的基本一致,模拟效果更加逼真,使用户在使用地图时仿若身处现实世界中,对周边一目了然,对于地物能够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有助于帮助用户查询和认知。
2、信息丰富性,在网络电子地图中,地理信表达,所表现的信息有限,而在网络景观地图中息主要是通过地图符号来进行通过对现实世界进行三维建模来表达地理实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地物的位置坐标等信息,还包含了地物的高度、形状、大小、色调等属性信息;另外,网络景观地图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描述比网络二维电子地图更为详细,很多地物属性信息可以可视化地进行显示,因而在大比例尺条件下,间接信息的负载量更多;再加上音频、视频、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网络景观地图还能够包含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并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从网络中进行信息定制,最终将各种类型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在网络景观地图中进行整合,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地图对信息的负载和浏览者对信息的获取量。
随着网络景观地图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不仅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的地图浏览功能,还逐步向着专题网络地图方向发展,在更着重于分析应用的专题地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1
景观电子地图特点
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能符合人们视觉生理习惯,恢复地形和地物真实世界的表示方法,先后出现过写景法、地貌晕染法、分层设色法等诸多方法。这些方法由于缺乏数学上的严密性、绘制复杂且不具有可量测性因而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和相关理论的建立和广泛应用,使得在二维平面上表示三维现实世界成为可能,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制作出具有高度真实性和可测量性的地图三维模型,实现三维现实世界的逼真还原。
三维电子地图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地图的阅读更加方便,更加直观、形象,三维电子地图实现的关键技术是数据的获取、模型的生成以及虚拟三维场景地图的显示。传统的纸质地图和数字地图的理论和应用己经非常成熟,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二维信息的需求,虽然近年来三维景观电子地图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应用还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空间信息的表达和获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三维地形的建模和可视化技术比较成熟,基于建筑设计的三维地物建模和可视化技术也比较成熟,而基于三维地形与地物的模型整合和可视化枝术目前还不太成熟。
2、基于三维地形的分析方法比较成熟,而基于地物空间特性、地物内部对象、地物属性信息的分析还不太成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