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叶铃木龙(Futabasaurus)属于蛇颈龙目,薄片龙科,全长6-9米,是一种生活于白垩纪后期的蛇颈龙。根据发现者的姓氏和发现地日本福岛县的双叶层群而命名1。
双叶铃木龙是一种拥有占身长一半的长脖子和躯干上有四只鳍状足的海栖爬虫类动物。相貌似蛇和蜥蜴,长颈上下摆动比左右摆动容易。曾有过在一处发现了从幼体到发育成熟的多个个体化石的例子,由此可以想象它们曾成群地在西北太平洋中畅游。它们的同类在日本本州到北海道各地均有发现。
基本信息双叶铃木龙
全长:约7米
体重:3~4吨(推断)
生存年代:白垩纪桑顿期(约8580万~8350万年前)
化石发现地:日本(福岛县磐城市等地)
恐龙时代的日本几乎都处在海底。从化石可以得知,该海中曾有许许多多的海栖爬虫类生息过。作为代表的叫“长颈龙”(也叫“蛇颈龙”)。1968年,福岛县有一名当时还是个高中生的少年铃木直在双叶层群地层中发现了该化石,因此日本将其命名为“双叶铃木龙”。
双叶铃木龙的胸骨和骨盆在腹下排列得像块大板。这样的构造使它不能像龟那样支撑着沉重的身体爬上陆地产卵。因此,推断它是在水中生产的胎生动物。
双叶铃木龙有着一口纤细牙齿,在胃处发现有头足类动物喙嘴的化石,所以有人认为它以鱿鱼和章鱼的等头足类动物为食。专门研究双叶铃木龙的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馆长长谷川善和先生说,现在生活在深海中的头足类当时可能在浅海处而被双叶铃木龙食用。
发现经过1968年,日本福岛县高二学生铃木直写信给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研究鹦鹉螺化石的专家小畠郁生博土,报告他发现了像是骨骼化石的东西。小畠不久即与研究古脊椎动物的专家长谷川善和博士去化石发现地点进行调查采集。他们认为发现的化石是白垩纪晚期的蛇颈龙的化石。由于需要马上发掘,一时申请不到资金,于是两人自己掏钱进行了艰苦的发掘工作2。
发现化石的地层名为双叶层,所以就把它命名为双叶铃木龙,装架后它身长65米,有两吨重,是在日本海相地层中发现的最完整的化石。在纪念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时曾出版了纪念邮票。它的发现使日本科学家坚定了“要有意识地寻找”的信心。此后不少博物馆都组织了野外考察或发掘,例如福冈县立博物馆就组织过长达五年的野外工作计划,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许多完整的恐龙足迹。日本的博物馆还利用经费充足的优势到蒙古、南美洲盛产恐龙的国家合作采集、共同研究,而且不惜重金把完整的标本买回,以供研究与展出2。
双叶铃木龙发现后立即在东京新宿小田急百货公司展出,然后又到名古屋市展出,现在展示在国立科学博物馆,被日本人视为国宝2。
相关电影《哆啦A梦剧场版:大雄的恐龙》中,大雄用哆啦A梦的时光包巾还原了一颗1亿年前的恐龙蛋,通过努力,将这颗恐龙蛋孵化了出来,发现这种恐龙是双叶铃木龙,并取名“哔助”,而后开始了一场护送哔助回家的大冒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