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饭草别名白饭藤(潮汕)、白饭菜、枯维饭(惠来)、白米缀桃(潮安、澄海)、乌饭藤(海丰)、老虎尿、蝴蝶草(澄海)火炭只药(饶平)、水拖沙(潮州)、沙坝仔、白饭仔(陆丰)、火崩星(广州)。本品为藜科葱属火炭母。生于埔园坑淘边路旁近水湿地。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地上茎红色园滑,新枝每节一拐,蛇行上升,高可达五、六尺。
形态特征白饭草为多年生直立或攀援草本。茎略具棱沟,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匍地者节处生根,嫩枝紫红色。叶互生,具柄,有翅;叶片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三角形,全缘或具细圆齿,上面鲜绿色,或有V形黑斑纹,下面主脉有毛。头状花序,再组成圆锥或伞房花序,花序轴常被腺毛,无总苞;小苞片光滑,通常急尖;小花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花被5裂片。瘦果卵形,黑色,具三棱。花期9月。生于丘陵地带向阳草坡、林边、路旁湿润土壤1。
生长环境生于向阳草坡、林边或路旁湿润土壤2。
分布范围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江西等3。
采收加工全年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状鉴别①全草呈藤茎状伸延。茎呈扁圆柱形,嫩枝紫红色,节部膨大,紫色,断面髓部明显,黄白色而疏松。
②叶互生。完整叶呈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截形矩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或有细圆齿。
③叶两面近无毛,有紫黑色或灰白色“V”形斑块纹,托叶膜质鞘状,抱茎。
④气微,味酸、微涩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