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草( 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 是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包括麻叶千里光( 又称宽叶返魂草) 及其变种单叶返魂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返魂草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为长白山一带民间用药,用于感染性危重症,相传可起死回生。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根状茎粗短,簇生多数细长根,外皮灰褐色。茎直立单生,表面有浅沟,上部有分枝,疏生短毛,下部无毛。基生叶丛生,开花时渐枯落,叶片蓖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窄,下延长成翼状叶柄,边缘有锐锯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渐无柄,叶片披针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有长梗,密生短毛。总苞片3层,半球形,绿色微带紫;边缘舌状花蓝紫色,雌性;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有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7~8月,果期8~10月2。

分布范围及环境

返魂草于阴湿山坡林下、林缘边、河套岸边及路旁湿地处成片生长。 海拔200-550米之间土壤为黑壤土或沙壤土及草甸土,pH值 5-6.5微酸性土壤。

返魂草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广大地区,敦化市各地均有分布,以大蒲柴、江源、贤儒、翰章、大石头、青沟子、额穆、黄泥河等乡镇为主要分布 区域。2

栽培技术

播种

种子采收最佳期为九月下旬,过晚种子自然脱落,很难采集到,种子收获后凉干备用。返魂草种子很小、细长、长度0.3厘米-0.5厘米,粗度0.1厘米,黄褐色。新种子发芽率能达80%左右,隔年种子发芽率极低,无生产能力。

播种育苗因返魂草种子细小,萌发时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遮阴度,所有直播效果差,必须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种子催芽处理:播种前将备用的返魂草干种子用清水浸洗后,用500PPm赤霉素溶液浸种6小时-8小时后,捞出拌细河沙,比例1:2,放在塑料盆中,温度保持15℃-22℃,湿度保持65%,催芽处理5天-7天,当种子有50%露白时即可播种,春季播种采用此法效果好。

返魂草播种,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以春播育苗为好。播种时间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季10月份为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沟播种。方法是将床面按10cm的行距开成深1cm,宽5cm-6cm的条沟,将种子用点播器条播。然后用耙子搂平床面,覆土厚度0.3cm-0.5cm,用木磙压实后,覆盖2cm厚的稻草,浇一次透水。另一种方法是在床面直播种,散播或条播均可,然后用木磙子压实后,覆盖2cm厚的稻草,浇一次透水即可。

选地与整地

返魂草适宜选择地势低、水源近、喷灌方便的肥沃平地、草甸地、河套地、新开地、参后地及退耕还林地,土壤以黑壤土、砂壤土、草甸上,PH值5-6.5微酸性土壤为好。整地做床:将苗田深翻,耙碎整平,做成宽1.2米,长30米-50米,高20厘米的条床或做成宽的60厘米的垅。做床时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床面耙细整平。

苗期管理

播种后能否取得育苗成功,关键在于苗期管理,主要是温湿度和光照的控制,返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超过30℃对幼苗生长不利,因此,通过盖草帘子和床面喷水等措施来保证土壤水份,控制温度和光照。返魂草种子在温度5℃-15℃条件下约30天出苗;温度在10℃-20℃的条件下20天即可出苗;

如采用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可提前4天-6天出苗。而且出苗率可达80%左右。实验证明采用床面播种无土覆盖方法,出苗整齐。幼苗长出2片-3片叶时,要及时将床面覆盖的稻草分二次撤掉,以利练苗和光照,促进幼苗快速生长,苗期要拔草3次-5次。

移 栽

返魂草移栽时间春、夏、秋三季均可移栽,为保证幼苗成活率,促进快速生长发育,减少劳动强度,最好采用夏季移栽,时间为6月-7月。当幼苗长出叶片4个-5个,苗高10cm左右时,选择阴雨天进行大田移栽,为促进返魂草地下根茎分蘖萌发优势,提高产量,增加密度,控制杂草,最好采用条床移栽,方法是将大田两垅破茬合并成一个条床,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耙细搂平,做成长50cm-60cm,宽120cm,高20cm的条床。移栽时带土移栽,每床栽4行,株行距10cm×30cm。移栽后浇一次透水,在床面上盖一层枯草或树叶,即有利于保湿,又能防止杂草萌生,树叶腐烂后又是良好的肥料,一举多得。

分根繁殖:返魂草为多年草本,根茎芽多生,可以根茎分株栽植。春、秋两季均可移栽。

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在条床移栽地用小锄在行株间松土除草3次,每7天-10天一次即可,如垅栽的可进行三铲三耥,从5月上中旬开始,清除田间杂草。

2.灌溉与排水:5月-6月份春旱时要及时浇灌,浇透为好。7月-8月雨季,如发生水涝时应及时排水。

3.施肥:生产期可喷叶面肥2次-3次,每次每亩施磷酸二氢钾15公斤。追肥2次,每次每亩施过磷酸钙20公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产量。

采收加工

1.采收:返魂草种子采收期9月份为佳;商品采收期8月下旬至9月份,9月采收的商品药效最佳。采收地上茎叶阴干入药。返魂草当年种植即可采收,但为促进根系及芽苞发育,最好当年不采收或秋季结冻前采收。每二年秋开始采收为佳,其产量和质量均好。一年生株高50cm-65cm,二年生株高80cm-120cm,三年生以上株高100cm-150cm。一年生亩产干品150公斤,二年生亩产干400公斤,三年以上亩产干品500公斤以上。经测试返魂草干种子千粒重仅0.7克,采收0.5公斤干品种子需采集鲜品花穗7.7公斤,茎叶折干率为4:1。

2.加工:返魂草整株干品收购后,用机械切成2cm-3cm的小段,进入烘干室干燥处理、包装、贮藏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库房内,供入药使用。

植物鉴别

外观鉴定: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 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毫米,淡灰黄色,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细根,很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柔韧、去净茎苗者为佳。

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老根表皮常已脱落。皮层宽广;下皮细胞1列,壁稍厚,有的内含紫红色色素;厚壁细胞少数,散在,壁厚3-8μm;油管5个,分布于内皮层外方,常与韧皮部束同数并相对;内皮层细胞凯氏点可见。中柱较小,略呈五边形;中柱鞘1-2列细胞;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束5个,内侧可见五原型初生木质部。中央髓部细胞壁稍厚,微木化。该品薄壁细胞含菊糖。

粉末特征:红棕色。

①下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垂周壁细波状弯曲,含紫红色色素细胞与淡黄色细胞相间排列。

②石细胞(根茎)类长方形、类圆形、类方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5-154 μm,壁厚6-25μm,层纹及孔沟明显。

③厚壁细胞长圆形或类长形,直径30-73μm,长约至 315μm,壁厚2-10μm,非木化,纹孔横裂缝状。

④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大多有较明显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

⑤菊糖团块类圆形或扇形,微现放射状纹理。此外,有木纤维、导管、内皮层细胞、油管碎片、草酸钙簇晶。该品以根粗长、色紫红、质柔韧者为佳。

化学鉴定:

1)鉴别取该品粉末2克,加水20毫升,置60℃水浴上加热10分钟,趁热过滤,放冷。取滤液2毫升,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泡沫,10分钟内不消失。

2)取该品2g,加乙醚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滴在滤纸上,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取该品2g,置50ml三角烧瓶中,加乙醚15ml,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醋酐1ml中,滴加浓硫酸1滴,显紫色,溶液上层渐变绿色(检查甾体类)。

4)取⑶项下乙醚浸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甲醇1ml,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1ml,加热后析出黄色沉淀(检查紫菀酮)。

化学成分

黄酮类含紫菀酮,紫菀酮挥发油含萜类、酯类、醇类、醛类、烃类、芒香族酸等。含锌、铜和锰等微量元素。

涂永勤等在红冠紫菀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中采用GC-MS联用法测得紫菀化学成分为叶桉油烯醇(8.17%),1-甲基-4-甲基乙基环己烯(6.56%),吉玛烯B(6.12%)、吉玛烯D(5.99%),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3,1,1-2-庚烯(4.83%)、石竹烯氧化物(3.14%)、α-杜松醇(2.36%)等挥发油成分。3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试管法和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研究结果表明: 金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异性溶血性链球菌对返魂草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张庆莲等通过临床试验观察返魂草滴眼液对 74 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作用,返魂草滴眼液 6 次/ d,2 滴/次,疗程: 4 ~ 7 d,结果发现返魂草滴眼液对细菌性结膜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要优于利福平滴眼液。

2、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实验者在食用返魂草提取液 2 个月后,体内的 IL-2 的生成较未食用者明显增高,白细胞吞噬指数试食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返魂草对人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3、抗病毒作用

结果表明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 绿原酸、咖啡酸) 在浓度为 0.2、2、20、200 和 2 000 μg /mL 时对感染流感病毒的 MD-CK 细胞中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新城鸡瘟病毒( NDV) 诱生人全血细胞干扰素作用有促进作用。

4、解热作用

返魂草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 E2 的合成的环节发挥解热作用。

5、抗炎作用

返魂草抑制致炎物质引起局部组织渗出、水肿为特征的反应。

6、镇痛作用

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热板法和热辐射法,观察返魂草提取物的镇痛效果。实验结果发现返魂草提取物各剂量组均有提高小鼠热板法、热辐射法疼痛反应阈值,表明返魂草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返魂草提取物是抑制致炎致痛物质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对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还是抑制痛觉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神经肽等有害递质,其具体的镇痛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7、对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

返魂草素Ⅱ对全氟异丁烯所致肺水肿与炎性渗出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对抗全氟异丁烯所致动物死亡。

8、抗胃溃疡的作用

返魂草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使炎症细胞密度减少,再生黏膜厚度增加,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溃疡指数明显减少,表明返魂草提取物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在民间,返魂草是治疗胃病的良药。1

选方

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肺癌:紫菀、蚤休、芙蓉花、枇杷叶、百部、昆布、海藻、生牡蛎各15克,浙贝、橘核、橘红各9克,生地、玄参各12克,白花蛇舌草、茅根、铺地锦、薏苡仁、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能使咳嗽痰血等症状缓解,继续至X线复查阴影消失。

支气管腺癌:紫菀、石见穿、紫草各30克,蒲公英15克,炒山栀、王不留行各9克,沙参、麦冬、生地、百部、贝母、地榆各6克 水煎3次分服。迄喘鸣痰稠带血缓解,气管阻塞通畅,肿瘤块影缩小,胸痛消失。

理肺化痰,用于肺嗽痰咳:紫菀、桔梗、白前、百部各9克,陈皮、荆芥各6克,甘草4.5克切碎,研匀为止嗽散。每服9克,日3次,温开水送服。宜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 如对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的咳嗽都有较好的疗效。

治久嗽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治伤寒后肺痿劳嗽, 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⑻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兽药用途

【药理作用】清热祛痰,镇咳平喘。用于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等。用药后10小时可控制病情,若为混合感染应配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剂型】提取物浓膏、可溶性粉二种

【用法用量】

1、返魂草提取物浓膏:混饮。治疗用量,禽每公斤体重24小时用药量0.4ml,采用集中投药,饮用前停水两小时,投服时两小时用完,一天两次,连用3-5天,亦可根据病情酌情加减用量,预防时用量减半。

2、返魂草提取物可溶性粉:饮水。治疗用量,禽每公斤体重用药0.1~0.2g,采用集中投药,饮用前停水两小时,投服时两小时用完,一天两次,连用3-5天,马、牛等大畜每头用药1~3g(1kg可供300—1000头用药);羊、猪等中畜每头用药,亦可根据病情酌情加减用量。预防时用量减半。

3、建议用法:

※ 本药除按上述作治疗用药外,在防疫的当天或第二天使用,可有效减轻疫苗的应

激反应。有效控制呼吸道病的发生。

※ 治疗肾传支。肾肿康按0.1-0.2%用一天,第二天返魂草+感克连用3-5天。

※治疗病毒性呼吸道病时,用返魂草+感克或黄芪多糖或金丝桃素。

※治疗气囊炎、呼吸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用返魂草+支菌净或杆菌先峰、杆菌佳、杆菌康等。

※ 在种鸡上使用,不影响种鸡的产蛋率、授精率、孵化率。

各家论述

⒈ 《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2. 《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⒊《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治五劳体虚,其亦言之过也。

⒋ 《药品化义》: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

⒌ 《本经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嘛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 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病,与紫参同功。6. 《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宰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惟其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寒热皆宜,无所避忌。景岳谓水亏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顽谓阴虚肺热干咳者忌之;盖恐开泄太过,重伤肺金,又恐辛温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虚劳作嗽,亦必有浊痰阻塞肺窍,故频频作咳,以求其通,不为开之,咳亦不止,以此温润之品,泄化垢腻,顺调气机,而不伤于正,不偏于燥,又不犯寒凉遏抑、滋腻恋邪等弊,岂非正治且柔润之质,必不偏热,较之二冬、二母,名为滋阴,而群阴腻滞,阻塞隧道者,相去犹远。惟实火作咳,及肺痈成脓者,则紫菀虽能泄降,微嫌其近于辛温,不可重任,然借为向导,以捣穴犁庭,亦无不可。总之,肺金窒塞,无论为寒为火,皆有非此不开之势。

⒎《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安五藏。

⒏ 《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⒐《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脑胁逆气,劳气虚热。

⒑《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11. 《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⒓ 《本草衍义》:益肺气。

⒔ 王好古:主息贲。

⒕ 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⒖ 《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⒗ 《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陶弘景:"紫菀,近道处处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细。"

②《日华子本草》:"紫菀,形似重台,根作节,紫色润软者佳。"

③ 《本草图组》:"紫菀,三月内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内开黄紫白花,结黑子,本有白毛,根基柔细,二月三月内取根阴干用。"④ 《本草衍义》:"紫菀用根,其根柔细,紫色,益肺气,《经》具言之。《唐本注》言无紫菀时,亦用白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无白菀之名,盖唐修《本草》时已删去。"

⑤ 《纲目》:"按陈自阴云,紫菀以牢山所出,根如北细辛者为良。沂、兖以东皆有之。"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