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绿毛萤叶甲是一种节肢动物门昆虫,体长型,全身被毛,体长7.5~9毫米,橘黄至黄褐色。鞘翅绿色。头顶和前胸背板分别具1个和3个黑斑。触角之间隆凸较高,额瘤明显,头顶刻点颇密。复眼圆突。触角较短,向后伸略过肩肿,第3节短于第2节的两倍,3~5节近于等长,以后各节微短。
物种概述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昆虫的1种。俗名:榆绿金花虫、榆蓝金花虫、榆叶甲。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等省。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5-9mm;宽3.5-4 mm。 体长形,全身披毛。橘黄至黄褐色,头顶及前胸背板分别具1-3个黑斑;触角背面黑色,鞘翅绿色。额唇基隆突,额瘤明显,光亮无刻点;头顶刻点颇密。触角短,伸达鞘翅肩胛之后,第3节长于第2节,3-5节近于等长。前胸背板宽于长,两侧缘中部膨阔,前、后缘中央微凹;盘区中央具宽浅纵沟,两侧各一近圆形深凹,刻点细密。小盾片较大,近方形。鞘翅两侧近于平行,翅面具不规则的纵隆线,刻点极密。足较粗壮,爪双齿式。雄虫腹部末节腹板后缘中央凹缺深,臀板顶端向后伸突;雌虫末节腹板顶端为一小缺刻1。
生长分布榆绿毛萤叶甲1年2代,以成虫于土内、砖块下、杂草间、墙缝和屋檐等处越冬。翌年春天成虫开始活动。卵产于叶背面,成块,排列成双行。卵期约7~10天。幼虫在叶面的密度很大,共4龄。老熟幼虫在树干分叉处和树皮缝隙间化蛹,蛹期10~15天。
分布:甘肃(敦煌、安西、金塔、嘉峪关、酒泉、天祝、临洮、定西、甘谷、镇原、庆阳、庆城、宁县、华池、天水、文县)、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台湾2。
危害防治危害
榆绿毛萤叶甲在东北、华北地区非常普遍,为害榆树严重。成虫和幼虫均食叶,常将整株榆树的叶子吃光,仅留叶脉。成虫能分泌一种黄色液体,气味难闻,借此逃避敌害。
1年发生1一2代,以成虫在建筑物缝隙及杂草丛等处越冬。次年4月(榆树发芽期)越冬代成虫开始啃食芽叶,4月下旬开始在叶上产卵,5月上句幼成虫为害状3。
预防
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吡虫啉1500倍液、或甲维盐1500倍液都可以。如果是生长季节,可以树干涂抹药环50倍的氧化乐果。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