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木虱科属昆虫纲,同翅目,胸喙亚目,两性卵生,产在叶片、枝干或芽鳞等处,有的产于植物组织中,卵椭圆形,具卵柄。若虫5个龄期,体扁腹端部数节愈合,多有蜡腺,能分泌蜡质保护物;若虫群居;有的形成虫瘿,若虫生活在虫瘿内;有些产生蜜露,常有蚂蚁伴随。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是果树林木的害虫,有些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国内常见种类如中国梨木虱Psyllia chinensis Yang et Li,主要危害鸭梨等栽培的中国梨树;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危害柑橘和香料植物。1
外形特征卵:由卵壳、卵黄、共生体和含菌体组成。一般长卵圆形,长0.18-0.44mm,宽0.08-0.16mm,少数不规则;底部稍平,基部具柄称卵柄。
若虫:个体较小,体长一般4mm以下,末龄多数为1.5-2.5mm,背腹扁平。根据翅芽形状可以将木虱的若虫分为以下三大类型:个木虱型、木虱型和小木虱型。
成虫:体小,善于跳跃。通常静止时呈屋脊状,体长0.37-6.50mm,体翅长(达翅端)1.39-7.14mm;具翅,成虫无无翅类型,有些种类后翅退化变小,无明显的翅脉。触角着生在头顶之前颊锥基部的触角窝(antennal socket),一般线状,通常10节,端具2根长刚毛。口器刺吸式,位于头部腹面,包括发达的呈三角的唇基(clypeus)、上唇(labrum)和十分退化的内唇(epiphaxynx),上颚和下颚特化为一对口针,下唇特化为分3节的喙,口针藏于喙内,由前足两基节之间伸出。2
分布范围分布与世界各地,我国已知1001种,隶属于113属。2
生物学特性所有木虱都是两性生殖,在成虫羽化之前需要经过卵和不同龄期的若虫。2
生活史年生活史通常1-4代,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年生活史不同。2
越冬一般以卵越冬,过冬一般产在芽鳞上的隐蔽处;以若虫过冬的种类,栖居在寄主植物喜欢栖居的小地方,如芽鳞内、疤痕处和树皮缝中;以成虫过冬的种类,很少在它们的寄主植物上,大部分分散到周围的各种植物隐蔽处。在我国南方因受气候和植物因素的影响,木虱一般无越冬现象。2
迁移或扩散木虱成虫飞翔能力十分有限,不过某些木虱随气流可以长距离飞翔。木虱可以在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上完成它的生活史,某些温带的木虱种类具有要转移到地面覆盖植物上越冬的习性。2
繁殖全部为有性繁殖,但繁殖率较低,因此木虱需要稳定的栖境。2
危害取食危害木虱取食植物韧皮部,生长和发育的效率受植物营养状况制约,特别是韧皮部汁液中氨基酸的含量;而且它们的取食危害是由于唾液注入的有毒物质的影响,但木虱的唾液腺中植物激素的存在尚需证实。2
植物病害的传播柑桔黄龙病就是通过柑橘呆木虱的唾液传播的,有些植物由于木虱的危害,引起各种霉病如中国梨喀木虱。2
防治方法以梨喀木虱的防治为例:3
人工防治:越冬期间,清除树下落叶。
化学防治:
(1)休眠期防治。用 3~5°Be石硫合剂喷干、枝,消灭越冬害虫。
(2)活动期防治。根据危害情况,每年可防治2~3 次,防治时间为6、7、8月的上旬。 1.0%爱诺虫清 3000倍液、 20%梨虱霸乳油2000倍液、5%蚜虱净乳油1500 倍液,防治效果都在95% 以上,1.0% 爱诺虫清是生物药剂,更宜推广应用。
保护天敌:
果园内减少或尽量避免施用化学药剂,以保护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