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是汶上芦花鸡的原产地,汶上芦花鸡以其独特的羽色和体型,高营养的肉质和蛋产品而驰名中外。早在春秋时期,汶上百姓就开始饲养。清朝光绪年间,汶上县志就有“汶上芦花大公鸡”的记载。历史上,汶上芦花鸡分布区域扩展到整个鲁西南及周边省区,商品鸡推广到全国各地。
汶上芦花鸡独特羽色的形成,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选择进化。过去汶上县主要为湖区,当地盛产芦苇,汶上芦花鸡在芦苇荡中生存,芦花羽色容易躲避天敌,逐渐进化形成了汶上芦花鸡独特的羽色。
二是湖区交通不便,与外地鸡种杂交的机会较少,逐渐进化成汶上芦花鸡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
三是人为选择。当地群众偏爱芦花鸡,认为这种鸡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肉质好,羽色鲜亮,非常喜欢饲养汶上芦花鸡。在长期的饲养与繁育过程中,民间总结出了雏鸡“黑鸡白顶门瓜,长大必定是芦花”的选育经验,进行重点选留,这种有意识的长期的人为选择饲养,对保护品种纯正和稳定汶上芦花鸡羽色起到了重要作用。
汶上县有悠久的孵化历史,过去大小不等的孵化坊遍及乡间,素有“孵化之乡”之称,采用“缸”“土炕”“麦秸窝”等多种孵化法,以方便民间自繁自养的需要。长期以来,汶上芦花鸡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享誉乡里,每年春节后到麦收前,外出卖鸡苗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之一。卖鸡苗者肩挑箩筐,走乡串户,沿街叫卖“汶上芦花大公鸡”,这种自繁自销的形式,对汶上芦花鸡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1。
体型外貌汶上芦花鸡是肉蛋兼用型的优良地方家禽品种,体型比较一致。其特点是:
颈部挺立,头宽短而深,稍显高昂;前躯稍窄,背长,宽而平直,后躯宽而丰满,腿较长,尾羽高翘,体形呈“元宝形”。横斑羽是该鸡外貌的基本特征,全身羽毛呈黑白相间、宽窄一致的斑纹状。
公鸡体型较大,昂首挺胸,雄壮优美,羽色鲜艳。颈羽和鞍羽呈红或黄色,尾羽呈墨绿色光泽,其他部分均呈黑白相间的花色;冠型以单冠最多,尚有少量豆冠、玫瑰冠型;喙黄白色,基部呈黑色,边缘及尖端为白色;虹彩橘黄色或土黄色,胫色有白、青等,爪以白色为主;全身皮肤为白色。
母鸡全身覆以黑白相间的横斑羽,头部和颈部羽毛边缘由橘红色或土黄色镶嵌,羽毛紧密,清秀美观;头型有平头和凤头两种,冠型以单冠为主,还有少量的玫瑰冠、豆冠;喙为白、黄、黑等色;胫爪以白色为主;全身皮肤为白色。雏鸡黑色绒毛,头顶白斑,喙及脚黄、白色2。
地理分布产于山东省汶上县及附近地区2。
品种特性及营养价值汶上芦花鸡适应性能良好,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尤其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肠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同比普通蛋、肉鸡防疫抗体水平高,善觅食,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合群性好,适于散养或圈养。采取自然散养方式,自然生长,不使用激素类促长剂,肉、蛋中没有药物残留。汶上芦花鸡吃五谷杂粮,代谢缓慢,营养价值很高。鸡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消化率高,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1。
生产特性成年鸡体重:公1400克,母1260克。18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1.2%,母80.0%;全净膛,公71.2%,母68.9%。开产日龄150~180天,在农村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年产蛋130~150个;较好饲养条件下产蛋180~200个。蛋重45克,蛋壳多为浅褐色2。
产业发展现状汶上芦花鸡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从单纯保种到产业开发,从特色品种到品牌产品,从单一产业到集群发展,从一业提升到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变。从品种保护开发到规模养殖,从产品深加工、冷藏物流到品牌打造、市场开发,已构成系列配套的产业化生产体系。汶上芦花鸡不仅拥有闪光的品牌,而且拥有广阔的市场,成为汶上农业发的亮丽名片1。
常见疾病防治笼养鸡就是将鸡饲养在用金属丝焊成的笼子中,然后根据鸡种、性别和日龄设计不同型号的鸡笼,有雏鸡笼、育成鸡笼、蛋鸡笼、种鸡笼和公鸡笼等,这样可以提高饲养密度节省饲料等,但笼养蛋鸡普遍易患脂肪肝综合症、产蛋下降综合症和疲劳症三种常见病。现将其病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脂肪肝综合症在高产蛋鸡群中较为多见。表面看蛋鸡体况良好,但其产蛋率却逐渐下降,或者产蛋率达不到高峰,或高峰期缩短。严重时有的病鸡突然死亡。由于产蛋鸡脂肪肝发病非常普遍,而其常态下不易被发觉,所以容易被养殖户忽略。剖检可发现,产蛋鸡肝脏脂肪沉积严重,肝肾等脏器周围沉积过多脂肪,导致产蛋鸡肝脏出血引起脂肪代谢紊乱。防治方法:1.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1%~2%,并加入一定量的麸皮,对饲养后期过肥的鸡出现零星死亡的情况,在每 1000斤料中添加壮优(胆汁酸粉、氨基丁酸、低聚木糖)500克,连续使用15-20天能明显控制死亡,之后继续使用效果更佳;2.产蛋前限制饲喂,控制鸡体重。
产蛋下降综合症此病在产褐壳蛋的蛋鸡中多见。产蛋率下降到20%~50%时,其蛋的品质也下降,出现薄壳蛋、软壳蛋、无色蛋、腰鼓蛋、沙皮蛋等。种蛋孵化率下降,死胎率上升,即使雏鸡出壳,生命力也弱,成活率低。病鸡排软粪、绿色粪;鸡冠青紫色,出现神经质症状; 吃食量并不减少。防治方法:1.在日粮中添加壮优(胆汁酸粉、氨基丁酸、低聚木糖)和维生素B12,以保护肝脏,调理肠道;控制感染,可添加0.2%的土霉素,或0.2%的呋喃唑酮。2.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8%~19%。
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是由于鸡的日粮中钙、磷及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等所致,多发于开产后不久或产蛋前期。病鸡常侧卧于笼内,不能站立,以后瘫痪;反应迟钝,不少病鸡发生翅和腿骨骨折,骨壁薄而脆。防治方法:1.产蛋前期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维生素D。饲料中的可利用磷保持在0.45%。对病重鸡肌注维生素D50国际单位,以促进其对钙的吸收。2.坚持喂配合饲料。3.把患病鸡放在地上饲养,让其自由活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