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鳇(又称黑海鳇、欧洲鳇),寿命极长,最长能达100多年**。它是栖息在里海和亚速海—黑海水系中的洄游鱼类,食肉。欧鳇可食用,**其鱼卵可以制作昂贵的美食“鱼子酱”。
形态与食性欧鳇个体巨大,纺锤形,向尾部延伸变细,体高为全长的9%-22%。个体生长全长可达6米,体重1000余公斤。欧鳇头长约为全长的23%,吻长为全长的7%-12.5%。吻短而柔软,呈锥形,为软骨;口突出,呈新月形,位于头的腹面,向两侧延伸。须4根、较长,侧扁形,其上附有叶状纤毛。鳃耙数17-36。欧鳇体表覆有1层柔软的皮,骨板5行,背骨板9-17枚,为卵圆形,纵裂似一锯齿梳形,第1个背骨板最小。侧骨板37-53枚,光滑;腹骨板7-14枚,藏于皮下。骨板行间在体表分布有大量小骨板和细粒,骨板行在尾部不相连。背鳍不分枝,鳍条48-81;臀鳍不分枝,鳍条22-41。尾柄非侧扁形。欧洲鳇背部和体侧呈青灰色,有时黑色,向下逐渐转为白色。其腹部白色,吻为黄色。欧洲鳇幼鱼捕食水生昆虫幼体、鲱鱼和鯷鱼,较大个体捕食水鸟、幼海豹和鱼类,成鱼一般以鱼类为主食。1
分布与洄游欧洲鳇生活在黑海、里海、亚得里亚海以及咸海流域,属于洄游性鱼类,产卵洄游期在春、秋两季,春季洄游的鱼一般在春末夏初人河产卵;秋季洄游的鱼在翌年的春季进行繁殖,产卵水温为6~21℃,最适水温为9~17 ℃。性成熟晚,生殖周期长,雌鱼初始成熟年龄为17~29龄,雄鱼为11龄以上。2
生长与繁殖欧鳇生长迅捷,在里海1龄鱼平均全长51厘米、平均体重571克,黑海西北部和亚速海1龄鱼平均全长40厘米、体重250-500克。在随后年份里,黑海和亚速海欧洲鳇生长逐渐超过里海。在黑海雌鱼,3龄鱼全长106厘米、体重62公斤,5龄鱼全长121厘米、体重96公斤,10龄鱼全长163厘米、体重259公斤。成熟的雌鱼全长为230-270厘米、体重90-120公斤,成熟的雄鱼全长180-220厘米。欧洲鳇性成熟较迟。在里海近年洄游雌体年龄在14-28龄,雄鱼11-16龄。洄游鱼性比为1∶1,伏尔加河欧洲鳇雌鱼初次性成熟年龄16龄,多在19-22龄,雄鱼为11龄,多在14-16龄。雌鱼产卵间期5年以上,产卵始水温6-7℃,水温21℃停止产卵,适宜水温为9-17℃。卵径3.33-3.84毫米,卵重295毫克,成熟系数雌鱼13.2%-17%,雄鱼平均为3.9%,怀卵量50万-80万粒,最高达270万粒。1
由于鱼子受到市场追捧,欧鳇已经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欧鳇寿命极长,有的甚至能活100多年******。**从小鱼发育成熟要10~20年,才会踏上洄游旅程。
人工繁殖亲鱼选择成熟好的欧洲鳇亲鱼可以从雌、雄鱼外部形态来鉴别:雌鱼腹部饱满膨胀、柔软有弹性,肚皮薄,生殖孔红润外突。取卵观察: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深黑灰色,有长轴和短轴,长轴约2.96mm,短轴约2.03 mm,每粒卵重约0.025 g,动物极顶端有极斑。IV期末卵的极环到极斑约占卵体的三分之一,V期卵的极环向极斑收缩,极斑亮度暗淡。Ⅲ期末、IV期初的卵无极斑和极环,只可分出动物极和植物极,极环向植物极方向颜色由深到浅,植物极颜色灰中现蛋黄色。切片观察:成熟卵卵核紧靠动物极边缘,极化指标为1/25~1/40。雄鱼腹部较瘦小,呈轻微的凹槽状,成熟好的雄鱼挤压腹部可将精液挤出。2
亲鱼催情自然产卵的鲟鱼都是成群结队,往往一尾雌鱼产卵有数尾雄鱼追逐,以通过自然选择来保证后代的质量。人工繁殖用不着许多雄鱼,一般雌、雄亲鱼的比例为1:1到2:1即可,在进行人工授精时,一尾雄鱼的精液可供3~4尾同样大小的雌鱼使用。用于欧洲鳇催情的催产激素主要为地欧酮(DOM)、鲑鱼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注射剂量为:第一针S-GnRHa 2μg/kg,第二针DOM 4mg/kg+S-GnRHa 8μg/kg,根据鱼卵发育成熟度的好坏可以适当的加减其剂量,两针问隔时问在10 h左右。雄鱼在雌鱼注射前1 dR用一针注射,注射量为雌鱼的一半左右。
采卵、采精在采卵之前先将雄鱼精液取出低温保存备用。在16 ℃的水温中雄鱼药物注射18h后便可以采集精液,优质精液为乳白色,镜检精子活力在3 min以上,精液采集时应将初期采取的精液和最后取出的精液舍弃,优质精液充上氧气,放入4℃的低温中保存备用。雌鱼药物注射18h后,应注意观察亲鱼活动情况,每隔2 h检查一次亲鱼,查看有无卵粒排出,雌鱼即将排卵时,游动非常活跃,频繁撞击水面,轻压下腹至生殖器孔有卵粒涌出。当生殖孔可以挤出卵粒或池中有少量卵粒排出时,说明已有少量卵粒开始游离,但大部分鱼卵还未游离,需要再等1~1.5 h,待可挤出大量成股的卵粒时,说明此时鱼卵已经全部游离,应立即采取手术法人工取卵。取卵时用毛巾擦干鱼体腹部,用手先从鱼腹后部向前推压,再由前向后推压,并重复这一动作,使体腔后部游离的卵粒尽可能地挤入喇叭口,由输卵管排出,当大部分鱼卵排出体外时,再在鱼腹后部中间位置,开口5~7 cm,将鱼体内大部分成熟鱼卵全部取卵。
人工授精与脱黏鱼卵取出后采用半干法受精,按照1 L鱼卵10 ml精液2 L水的比例混合受精,先将适量优质精液倒入适量水中再立即倒入鱼卵中用羽毛搅拌受精3~5 min,受精完毕静置1~2 min,然后滤掉多余的精液和黏液,进行人工脱粘。欧洲鳇受精卵有很强的黏性,5~10 min内会出现黏性,取卵之前将滑石粉按10%~20%的比例浸泡好备用,脱黏时调好水温将滑石粉溶液倒入盆中与卵混合搅拌脱黏50 min。在脱黏过程中应每隔15 min更换一次滑石粉溶液,防止水温降低或鱼卵缺氧,脱黏结束将受精卵清洗干净放入孵化瓶中孵化。
孵化管理鱼卵采用麦氏孵化瓶孵化,其工作原理是:在圆柱形的麦氏孵化瓶中盛装鱼卵,通过由底部向上的水流冲击,使鱼卵不断地翻动,提供新水或氧气。根据胚胎发育需要,逐步加大水流量提高溶氧量,水流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30 L。鱼卵进孵化器24 h后,便可以进行鱼卵消毒处理,预防病菌感染。每天用10 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或双氧水浸泡消毒2次,破膜前停止用药,孵化过程中每天及时清除死卵,防止败坏水质、引发水霉病的发生。
孵出仔鱼在16℃的水温中鱼卵经过6 d的孵化便可以破膜孵出仔鱼,从第一尾仔鱼破膜孵出起4 h后是仔鱼孵出高峰期,刚孵出的仔鱼体质较弱,部分躺卧池底,将仔鱼收集清洗体表卵膜、污泥,转入干净池中暂养3~4 h便可以游上水面。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