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唇形科属多年草本植物,因其形状、营养与人参相似,故又名地参。《中草药大辞典》等医药资料详细介绍了地参可药食兼用,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地参在中医上也被用来补药、强心剂、镇静剂、创伤修复和减轻疼痛。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地参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衰老、降血糖、调节月经紊乱、缓解经期痉挛和心血管疾病等疗效,其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1
形态特征地参属唇形科(Labiatae)地笋属(Lycopus)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地上和地下2个部分。地上部分为茎叶,叶互生,根据地域不同,株高为80~170cm;地下部分为根部,一般约10cm,呈多节圆柱状。1
生长环境地参喜气候温暖湿润,6—7月份生长旺盛,晚秋时间进行采挖。地参主要分布在中国和韩国,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江苏、江西、陕西及山东等地。云南、山东等地对地参的引种和开发较早,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剑川县,山东主要分布在菏泽市郓城县,地参可以一次种植,多次收获,产量可高达134kg/hm2。1
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地参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有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氨基酸、软脂酸、硬脂酸、亚麻酸、矿物质元素、咖啡酸类衍生物、黄酮类等。张荣平等人研究发现,地参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72%,以谷氨酸含量最高(0.113g/100g)。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作为酸性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多肽及脂肪酸的合成,与谷氨酰胺一起调节体内氨水平;另一方面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信息传递,当其含量降低时,可影响脑组织代谢,进而影响其生理机能。许泳吉等人对野生地参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测得每100g新鲜地参根茎中水分含量70.15g,灰分3.48g,粗纤维6.35g,粗脂肪4.13g,粗蛋白1.45g,总糖含量较高占42.53g。1
维生素含量中,VB2含量较高为9.87mg/g。VB2是体内多种氧化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辅基,在生长代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身体缺乏时,皮肤黏膜就会出现炎症,主要表现在眼睛、口角,严重时还会引起溃疡。地参中含有较丰富的钙、钾、铁、锌等元素,收获时期不同金属元素的含量有一定变化,新鲜根茎中钙含量较高,为9.87mg/g,是牛奶的4倍,有“植物中的高钙片”美称,对于缺钙者来说是较好的补钙来源。1
地参含有非常丰富的多糖类和多酚类。植物多糖(Polysaccharid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生物大分子,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由于其结构复杂多样,其生物活性也多种多样,如抗肿瘤、抗辐射、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等。目前,植物多糖已被广泛用于医学、保健及餐饮界。陈贵元等人采用无水乙醇回流脱脂,热水提取温度80℃,提取料液比1∶15,提取时间3h,提取1次,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测得多糖含量为16.8%。多酚在植物体内以2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游离型,一种是与细胞壁中多糖、蛋白质等结合,以结合型存在。黄菊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甲醇-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提取了地参样品中游离酚、可溶性酯结合酚、可溶性糖甙结合酚、不溶性细胞壁结合酚4种多酚,采用FC方法进行检测,并用HPLC分析,得出地参中总酚含量较高为18.94±2.03mgGAE/gDW,4种形式多酚中以游离酚含量最高11.09±1.94mgGAE/gDW。1
主要价值药用价值【出处】 《嘉佑本草》
【拼音名】 Dì Sǔn
【别名】 地瓜儿、地瓜(《救荒本草》),地笋子、地蚕子(《草木便方》),地藕(《分类草药性》),水三七、野三七、旱藕(《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根茎。秋、冬采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泽兰"条。
【化学成份】 含泽兰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等。
【性味】 甘、辛,温。2
①《嘉佑本草》:"温,无毒。"
②《救荒本草》:"味甘。"
③《纲目》:"甘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2
①《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②《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 ③《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2
①《中华本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
②《本草拾遗》载“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分类草药性》载“和气益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功用主治】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
③ 《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④ 《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
⑤ 《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⑥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⑦《嘉佑本草》.宋. “辛、温、无毒。主治: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产后可做蔬菜食,佳。”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根茎形似地蚕,长4-8cm,直径约1cm。表面黄棕色,有7-12个环节。质脆,断面白色。气香,味甘。
1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
2调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疗效。
3帮助消化,调理和改善消化系统的不良状况,因地参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显著的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不仅能消除便秘,还可防治下痢,是肠胃道疾病的克星,最神妙之处还在于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于生活节奏紧张,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双歧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减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带入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是肠胃的清道夫和保护神。
4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减少或避免结石症的发生。
5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压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疮,是养颜美容的天然保健品。
地参另含有20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钙、铁、钾、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强身壮体的功效,也是男子壮阳增强性功能的天然威而刚。地参是当今吃出健康吃出美丽的新潮健康品。
食用价值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享有“蔬菜珍品”等美誉。地参叶子一年可割数茬,可以用于煮茶或煮汤;根部可作为高营养价值的蔬菜食用。1
菜谱
1.油炸地参:选择圆润饱满虫草地参,清洗干净,参面切花,以便入味。鸡蛋清加入湿淀粉打成糊。将地参炸泡呈金黄色时捞出,待凉后,放入蛋糊穿衣复炸。捞出装盘,撒上椒盐上席。
2.地参粥 原料:地参200g,枸杞、冰糖少量、粳米100g
做法:将地参洗净切成长条状。同时放入砂锅,慢火文煮。
功效:此粥晶莹剔透、口感细腻圆润。适用于气血双虚,精神疲乏、四肢无力、食欲减退、脾胃虚弱、贫血头晕。尤适妇女 产后食可和血养阴治瘀血不尽,心腹疼痛;衄血、吐血。常食桃面盈腰、精气神旺。
3. 焖地参:地参30~60g,斜切成块,在炒锅内将食油煎沸,并加少许食盐后,放入锅中煸炒,再加水适量,以水火焖熟。分作2次食。源于《日华诸家本草》。本品能活血瘀而止痛,原书用于“产后心腹痛”,并谓“产妇可作蔬菜食,甚佳”。
4.地参汁:鲜地参30~60g,地参加洗净捣烂,绞取汁液服。日2次。
功能止血、活血化淤。适用于衄血、吐血等。见《食疗本草学》
5. 龙虾地参主料:地参,大虾
配料:洋葱1/4个,大辣椒1/4个,黄辣椒1/3个,色拉油一大匙,酱油11/2大匙,糖稀1/2大匙,精盐少许。制法:地参洗净后切成丝。大虾放盐水里洗净,去皮、去头后切丁。洋葱和大辣椒适当切块。炒锅置火上,待热后放色拉油,开锅放洋葱、大辣椒炒一会,放地参和酱油、糖稀炒熟。大虾和地参营养丰富,此菜为滋补佳品。
6.麻仁地参
主料:地参
调料:辣椒粉、白芝麻、杏仁、蜂蜜、色拉油
制法:(1)将地参截成5厘米长段或选择5厘米左右粗细均匀的整参,清洗干净。锅预热不放油,用小火将白芝麻炒香后备用。(2)在同一锅内加入色拉油,烧至五分热,放入地参,转中火,将地参炸至体积膨胀约1倍、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干。(3)将调料放入锅内,炒至完全融匀后,将地参放入,撒上白芝麻、杏仁,翻炒拌匀即可。
7.拔丝地参
地参创新菜肴,地参可促进机体抗体的形成,能提高大脑的机能。采用拔丝烹调方法烹制的地参,其菜肴色泽金黄,味道甜香,食之可强身健体,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
用料:鲜地参、熟芝麻、青红丝、白糖、淀粉、面粉、鸡蛋
制法:将地参切成长方条,用面粉蘸匀;把淀粉、鸡蛋调和成糊。勺内放入清油,烧至成熟时,将挂好糊的地参逐条放入油勺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勺内放清水和白糖,熬至浅黄色能拔出丝时倒入炸好的地参、翻勺撒芝麻、青红丝,挂匀出勺即可。
8.地参乌鸡汤 中药典籍记载,地参性味甘辛温。利九窍、通血脉、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对女子虚弱面白有特效。鸡肉性温、味甘,入脾胃肝经,主治脾胃阳气虚弱,饮食减少,产后缺乳、面色萎黄等症。其中以乌鸡为上品。将地参与乌鸡同煲,效果更为明显。据传,慈禧痴迷于饮汤,有8名御厨专为其研配美容养颜汤。此汤即为鲁籍御厨实践研配考究而成。他用当地人常用作为产后补药的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的传统植物地参搭配乌鸡、红枣、枸杞等用紫砂锅文火慢煲而成,即慈禧太后常饮此汤以致容颜不老的养颜神汤——地参乌鸡汤。现将带有宫廷神奇色彩的食疗秘方公布于众,供您一试。
原料:地参,乌鸡一只,红枣,枸杞、生姜、黑木耳、百合适量。
调味料:绍兴酒少许,盐适量。
做法:
1选择长相较为圆润如虫草状地参,洗净备用。 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用清水漂净血水;
2 把乌鸡放入沸水锅中氽一下;
3紫砂锅洗净置火上,掺入清水下乌鸡,烧沸;
4打去浮沫,续下姜、料酒、地参、百合、枸杞、红枣、并移至小火,炖至七成熟;
5调入盐和味精,续用小火炖至软透起锅,装入盛器内即成。
地参乌鸡汤的制作要诀:
1乌鸡要漂净血水,地参要洗净,否则汤色差;
2 炖制中途不能添水,枸杞不能加多,乌鸡要炖制透,否则汤味差。
其实方法很简单,无神秘可言,不过功效很好
栽培技术繁殖以无性繁殖为主,种植时将种参截为5cm左右长的小段,也可将整参种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参15~20min,按照一定的垄距种植,适时浇水,10d后即可出苗。地参适宜生长在土壤pH值4~5的条件下,发芽温度3.5~11℃,生长温度20~25℃,生长期一般为240~320d。地参一般于立春后播种,也可在夏季栽植,维持茎叶部分100~120cm,太长易消耗养分,影响根部生长。生长8~9个月,待叶片落净、茎杆自然枯萎时,便可采挖,采挖时间可以延迟到翌年2—3月份,因此可以选择适当时间进行采挖,采挖最好采用人工挖掘。将挖出根茎上附着的湿土抖净,即可售卖或进一步加工。可选择好的地参进行保存,作为翌年的参种。地参会散发出具有特异性的气味,因此其病虫害较少,一般不进行防治。要想获得高产优质的地参,必须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合理的管理技术。1
开发前景地参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的保健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用途较多,通过加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值,自进入市场以来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地参可加工成胶囊、精片、冲泡粉等,还可以加工成方便食品,如蜜酥、油炸地参等;此外,可将地参超微粉碎后加入到饮料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地参采集后,清洗晒干,开水煮2min,沥干水分后油炸,得到的油炸地参鲜亮饱满、干香酥脆、回味无穷。地参还可以加工成地参枸杞复合饮料,以地参、枸杞为主要原料,经处理磨浆、消毒灭菌等一系列工艺,再加入定量的蜂蜜,得到的成品较之前营养更加丰富,食疗功能趋于完善,口感更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高品质保健功能饮料。另外还可以加工成地参枣茶,具有强身健脾、养颜美容等多种功效。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