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菊花草(Cabomba caroliniana)属于丛生类水草,莆科, 原产自北美洲南部及南美洲北部区域 , 作为水族馆植物被引种至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 ,近年国内的水族箱中也可见。其正常生长环境下增殖方式可以为插枝或侧芽分生,但繁殖效率较低。1
形态特征沉水草本, 茎长可达 1 .5m ,节间长 2 ~ 7cm ,除幼嫩部分有短柔毛外无毛 .叶二型:沉水叶对生 ,叶柄长 1 ~ 3cm ,叶片扇形,长 2 .5 ~ 3 .8cm ,掌状五全裂 ,裂片 3 ~ 4 次二叉或三叉分裂, 末回裂片宽近 1mm ;浮水叶少数 ,在花枝顶端互生 ,叶柄长 1 ~ 2 .5cm ,叶片盾状着生 ,狭矩圆形, 长 1 ~ 1 .6cm ,宽 1 .5 ~ 2 .5mm ,边全缘或基部二浅裂 .花单生枝顶端沉水叶或浮水叶腋;花梗长 1 ~ 1 .5cm ,被短柔花;花被 6 ,成 2 轮排列,无毛.外轮花被片浅绿色, 椭圆形,长 7 ~ 8mm ,宽约 3mm , 内轮花被片绿白色 ,与外轮花被片同形 ,基部两侧有腺体;雄蕊 6 ,花丝长约2mm ,花药长 1 .5mm ,无毛;心皮 3 ,离生,雌蕊酒瓶状 ,长 3 .5mm ,被微柔毛,子房 1 室, 具 3 胚珠 .果未见2。
生长环境主要从水中吸取养分,所以要保证液肥和弱酸性水质以及强烈底光照。
适应条件:水温 22-28℃ 光照 强光照,ph 6.5-7.2,kh 2.0-12.0°
层层堆成的环状羽叶,架构起绿菊旺盛的生命力。
绿菊有着水份丰富却极清脆的茎部,绿菊生长的速度很快,在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初芽会带有些许的粉红色,相当美丽。
这是适合种植在中后景的水草,即使灯光暗一些也没关系,强壮的绿菊除了害怕高温,只要添加一些液肥,就可以生长的很漂亮!
愈伤组织的诱导正常生长环境下增殖方式为插枝或侧芽分生, 但繁殖效率较低 。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在人工设置的环境下, 通过外植体的离体培养使植物达到快速高效繁殖、脱毒及育种等目的 。在离体培养状态下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具有再分化的潜力,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有利的培养条件下可再分化出大量小植株, 如控制得当是繁殖速度最快的方法。
1、基本培养基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在常用的基本培养基中 MS应用最为广泛, 与White及 B5相比, 其无机盐浓度高, 具有高含量的氮和钾,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的培养 。而 1/2 MS是在其基础上所有成分都减半, 降低了无机盐的含量, 同时又不失其营养均衡性 。从表 1可以看出, 1/2 MS作为基本培养基时对茎段愈伤的诱导率达到 96.06%, 同时愈伤组织较大且质地紧密;White对愈伤的诱导率也达到 80%以上且褐化率最低, 但质地过于疏松 。因此选定 1/2 MS作为绿菊花草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基本培养基 。
2 、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不同外植体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有时差异明显 。无腋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 98.43%, 且质地紧密体积较大 。叶柄与叶片相比诱导率高出 20 个百分点, 且叶片的褐化率高达 90%以上 。而叶柄及茎段中的维管束组织, 更易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此外, 有无腋芽的两种茎段在诱导率上来看, 带有分生组织的部位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 。因此, 选择无腋芽茎段作为诱导绿菊花草形成愈伤的最佳外植体 。
3 、单一激素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低浓度的 ZT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较好作用, 且可生成黄绿色愈伤, 而绿菊花草对 KT不敏感, 无愈伤组织生成, 6 -BA介于两者之间, 与 ZT相比需较高浓度才可起到诱导作用, 且在 3种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下均无褐化的情况 。在 3种生长素中供试材料对 2, 4 -D最为敏感, 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在 96%以上, 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褐化率, 与此同时产生的愈伤较紧密且呈现绿色或者深绿色 。而绿色且质地紧密的愈伤组织很难进行下一步增值及分化 。NAA存在的情况下, 诱导率低且褐化率高, 但质地致密 。IBA相比之下, 既具备较高的诱导率同时褐化率可控制在 30%以下, 且质地颜色俱佳, 适于绿菊花草愈伤组织的诱导 。
4 、激素配比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在不同类型激素配合使用的情况下,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浓度的比值偏高可以促进愈伤及根的形成, 反之利于芽的分化。在 ZT处于低浓度水平而IBA处于高浓度水平的情况下, 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 90%左右, 使褐化率降为 0, 同时外植体诱导出大量的愈伤组织后, 其鲜重可以增加 9 倍以上 。在愈伤组织质地方面,颜色为黄绿色且不致密, 有利于下一步的增值和分化 。因此, 确立 0.2mg/LZT+1.0 mg/LIBA作为诱导茎段形成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