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隐匿色是指动物借以隐匿自身的位置、特征和运动使其他生物难以发现,进而逃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的一种生物色。隐匿色与背景协调是一种隐匿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生物的体色,而且其体形、活动和行为均须与背景协调。所谓分割色指体色模式与动物身体的形状和轮廓不相一致,使影像错乱,进而隐匿了动物的特点和位置。逆向着色是另一类型隐匿色:身体上表面的着色较未受光的下部更暗,从而使身体具有比较一致的明暗度,并消除了纵深的立体感。1
类型及特点①隐匿色最常见的类型是:许多孤立无援的动物产生的色泽和斑纹与所处的背景协调一致,以此来躲避捕食者。例如,鱼卵和微小的浮游动物为无色透明,即使漂游在海洋和淡水湖面表层也几乎不被发现。幼鹿的斑点状毛皮在斑斑点点的森林地被物的背景上使之得以伪装。有些动物用身体来伪装自己。例如,像蜘蛛蟹科一类的伪装蟹把海藻、海草和海洋中的其他碎物粘在自己的外壳上,使之看上去与海洋底层的被物一样。
蝗科昆虫和其他生活在绿色植被上的昆虫通常呈绿色,而生活在土壤内的如蚁类等昆虫往往呈土色。白桦尺蛾以色斑伪装生活在树上。马尾藻海的海龙生活在浮游藻类中间。这种鱼不仅色泽与藻类协调一致,甚至它们的鳍和鳞的外形也与藻类一样。东方叶蝶生活在以树叶铺垫的森林地被物上,它身上的斑点有的像叶脉和叶茎,伪装得十分复杂而逼真。
天牛又以色彩美丽着称,但很多种类或多或少呈棕褐色,或以花斑排列,和树干的颜色相橡,而具有隐匿色或保护色的作用。仰泳蝽的背部像船底而且色浅,它的腹部和足的颜色却是深色,当它们仰泳时,水下的鱼向上看它们与天空差不多,而水面上的飞鸟向下看它们与水底也差不多。这就是昆虫的一种隐匿色,起着保护自己不被发现的作用。
有的时候,伪装的却是捕食者。例如,有些捕食性鱼混在和睦相处的鱼群中,然后攫食鱼群中的鱼。石斑鱼中有的种类躺在海洋底层不吃不动地伪装起来,待机攫食游近的猎物。
一些动物视环境或情况的不同而变换体色。一些蜥蜴能使体色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雪兔(变色野兔)随季节不同而变换体色:在整个冬季它的毛色雪白,而当白雪消融,它的毛色也随之变成棕色。这样,雪兔终年都会处于伪装之中。
②隐匿色的另一种类型称为歧化色。动物的轮廓一眼看来被斑点、条纹或其色斑图案所混淆。这样的图案可使动物的真实轮廓隐藏起来,使捕食者难于把它们与有色的或类似歧化的背景区分开来。如猎豹、虎和豹等一类猛兽也可以采用歧化色而不让其被猎物发现。它们毛皮上的斑点和条纹可使之靠近猎物而不被发现,这样它们攫食到手的机会便会多些。不少鱼类和鸟类像有些蛇类同样会展示出歧化色。栖于树上的巨蚺一般长达数米,体表覆有复杂的斑点和条纹图案,有的条纹甚至逃过眼睛,显得十分逼真。有的歧化色图案甚至还可把它们爬行等动作隐蔽起来。例如,有同心条带的蛇在长长的草丛中爬行就不易被发现。
③隐匿色的第三种类型是对比色,其目的是隐匿动物的三维图形。不少动物尤其是脊椎动物有对比色,或是说它们腹侧的色泽较浅,而背侧的色泽较深。对比色可抵消顶光的作用,后者照在动物背侧会加强动物的三维图形,而使腹侧躯体隐匿在阴影之中。对比色则可使身体亮暗比较均匀,深度轮廓较浅,这样动物较不惹人注目。
许多海洋动物均呈对比色。从下往上看,它们的轮廓并不显现出来。动物体的轮廓若是惹人注目,便容易遭捕食者的袭击。若从上往下看,有对比色的海洋动物与海底的暗色混在一起;而从下往上看,它们色浅的腹侧则与水面的外观协调一致。2
野外拍摄与隐匿色在自然条件下,鸟类会逃避猎杀,避歼人类,保证生命安全,这是野生鸟类的天性。它们进行任何活动都会与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一旦发现人类入侵安全距离范围,便会自动走远一点,甚至立刻飞走。为了争取较近的距离拍摄鸟类,在野外拍摄时要尽量减少惊动鸟类的机会。最基本当然是减低声浪,一些噪声如电话铃声、谈话声音等都会使鸟类变得很警觉。此外,衣物电尽量避免鲜艳的颜色,要接近大自然的颜色(如咖啡色、绿色),这些颜色具有一定的“隐匿色”作用,所以,有些鸟摄爱好者拍摄时会穿上迷彩军服,甚至给镜头包上迷彩伪装。3
军事作战与隐匿色动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的方法,给人类很大启发。在战争中,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用与周围背景相融合的颜色来隐蔽战场上的军事装备和人员,起到了迷彩伪装的作用。
作战中,将树枝或绿草铺在坦克、大炮、汽车、工事上,以隐蔽各种军事目标。人们又把在草原、森林地带活动的坦克、大炮等涂上绿色;把在沙漠地带活动的坦克、大炮等涂上褐色;飞机上涂上白云一样的颜色;把在大海中活动的军舰涂上海水一样的蓝白色,使之与背景颜色一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仿生学的发展,人们对模仿动物颜色进行伪装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研究迷彩伪装的新技术不断出现。最早的迷彩伪装为3色图案,继而美国等国家发明了4色迷彩服,后来世界各国先后研制成功了6色迷彩服。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将坦克、飞机、舰艇、运输车辆等装备,由原来只涂1种颜色发展为涂三四种颜色,甚至涂成五六种不定形的斑点,变成光怪陆离的“花坦克”“花飞机”“花汽车”“花舰艇”。这样的迷彩伪装,使得飞机、大炮、坦克等活动时,总会有一部分斑点与自然环境相一致,使敌方难以发现这些武器装备的真面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