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普腹链蛇为爬行动物。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方,常栖息于低山区流溪或其他水体。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81至9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那大。
形态特征全长475~518毫米。头较长圆,眼较大,瞳孔圆形。上唇鳞8(3—2—3或2—3—3)枚;颊鳞1枚,不入眶;眶前鳞1(2)枚,眶后鳞3(2)枚;颞鳞2(1)枚+2(1)枚。背鳞19—19—17行,全起棱或最外1行光滑;腹鳞131~142枚,肛鳞2枚,尾下鳞66~88对。头背及颈部棕色或棕红色,上唇鳞灰白色,鳞缝棕黑色,枕部两侧各有1个黄斑。体背面,两侧黑灰色,中间棕黑色或黑褐色,两侧各有1条点线状的浅色纵纹;腹面黄色,每1枚腹鳞两侧各有1个小黑斑,前后连缀成链状纵纹。1
生境繁殖生活于海拔281~813米的山区,多见于稻田中。食蛙。卵生。1
分布范围分布于贵州(册亨、榕江、雷山、荔波、贵定、独山、罗甸)、湖南、广东、海南(五指山)、广西。1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