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达100厘米;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根肉质白色或黄色,无辣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无毛。基生叶大头羽裂或为复叶,长20-34厘米,顶裂片或小叶很大,边缘波状或浅裂,侧裂片或小叶约5对,向下渐变小,上面有少数散生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锐刺毛;叶柄长10-16厘米,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茎生叶长圆披针形,长3-12厘米,无毛,带粉霜,基部宽心形,至少半抱茎,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直径4-5毫米;花梗长10-15毫米;萼片长圆形,长4-6毫米;花瓣鲜黄色,倒披针形,长4-8毫米,有短爪。长角果线形,长3.5-8厘米,果瓣具1显明中脉;喙长10-20毫米;果梗长达3厘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8毫米,浅黄棕色,近种脐处黑色,有细网状窠穴。1

分类学植物名称:芜菁;学名:Brassica rapa.别名: 蔓青(唐本草)、扁萝卜、圆根(云南、西藏)、诸葛菜、大头菜、圆菜头 、盘菜2;植物界;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罂粟目 Rhoeadales;白花菜亚目 Capparineae;十字花科 Cruciferae;芸苔族 Trib. Brassiceae;芸苔属 Brassica;1

原产地及分布原产地芜菁(即扁萝卜)原产黎凡特,最早的种植是在古代中东的两河流域一直到印度河平原地区。中国为芜菁的源产地之一,《诗经》《尔雅》有载蔓菁(芜菁),则在中国周朝至西汉前已普遍种植芜菁。

15世纪时就有印度人专门种植芜菁了,当时主要是取用其多油的种子。 然而也有推测认为在希腊化时代及古罗马帝国时就已经出现种植的芜菁。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诗人莎孚将他最爱的情人Gongýla称为“芜菁”,但此外并没有任何考古学证据证实此推测。3

分布原产欧洲北部,后经西伯利亚传入中国。现世界各国均有栽培。尤适应高寒地区,在中国西藏、青海、内蒙古和四川阿坝地区栽培广泛。幼苗在-3~-5℃不受冻害。适宜沙壤土和壤土。土壤粘重板结不利于块根生长。抗旱性差,耗水量大。4

用途食用芜菁(扁萝卜)的根以及叶子都可食用,现代一般来说小颗的芜菁用来食用,大颗的芜菁则是用来喂养家畜。芜菁富含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K和钙。为食用蔬菜,肥大肉质根供食用,肉质根柔嫩、致密,供炒食、煮食或腌渍。食用方法可用盐腌制除去其芥辣口感,然后加糖生食,也可加入肉类或是年糕等食物进行烹饪。由于种植方便,食用的价值高。在古代中国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将其作为军粮5,而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也将芜菁作为主要的应急粮食解决军粮问题。将芜菁的内部挖空,里面塞入棉布卷,也可当成灯来使用。芜菁可食用的部分是球茎,建议以生食为佳,不仅可维持它清脆、鲜甜的口感,还可避免维生素C等营养素在烹调过程中流失。

热性咳嗽患者、疮疖、目疾、痔疮、便血及内热偏盛者不宜食芥菜。高血压、血管硬化者应少食。6

营养价值每100克鲜重含水分~95克、糖类3.8~6.4克、粗蛋白0.4~2.1克、纤维素0.8~2.0克、维生素C19.2~63.3毫克,以及其他矿物盐。

块根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3.04%,粗脂肪1.49%,粗纤维13.66%,无氮浸出物60.25%,粗灰分11.56%,钙0.25%,磷0.02%。每百克块根含维生素C 21~33毫克。叶片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6.79%,粗脂肪3.02%,粗纤维13.33%,无氮浸出物53.21%,粗灰分13.65%,钙0.40%,磷0.01%。叶有辛辣味,初喂适口性低,宜切碎后与其他饲料混喂。块根适口性好,作冬春补饲用,但不能喂孕畜,以防流产。可青贮、冻贮。7

栽培技术花期3-4月,果期5-6月。

一、育好壮秧先精细做好苗床,然后在8月下旬至9月中间播种,播后盖稻草或遮阳网,出苗后揭除。出苗后10天左右间苗一次,苗距6~8厘米,追施一次稀粪肥。为防秧苗蚜虫和病毒病,从苗期第一叶起,每隔7~10天喷洒一遍净1500倍液一次。育苗期间苗床土壤经常保持湿润,防止过干,以免影响根的生长。

二、及时移栽大田前作收获后中耕30厘米,亩施腐熟溉灌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或三元复合肥30公斤作基肥。畦宽1.3~1.5米。秧龄35天左右,不宜过长。移栽时行株距为35厘米见方开穴,亩栽5000株左右,栽植时注意使秧苗的直根直埋于穴中,先放入一些细泥,将苗稍向上提,使根伸直,以免影响根的伸长,肥大,然后稍压实,浇透水,如遇干旱,要每天浇水一次,经5~6天秧苗成活,恢复生长。

三、加强管理栽植后10~15天,追施腐熟稀人粪尿750~1000公斤,过10天后再追施一次。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大头菜肉质根进入旺盛生长期,要追一次重肥,每亩用腐熟人粪尿1500公斤或尿素15公斤,三元复合肥20公斤,施肥前先中耕松土,把肥施在行间。干旱天气施肥后人2天,浇一次水,促进肥料溶解,供根系吸收。生长期间清沟培土1~2次,以免根部外露变绿,粗老,影响品质。防治菜青虫、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随时摘除黄叶,以利通风透光。

四、及时采收12月间可陆续采收,采收标准以植株茎叶枯黄,根头部由绿转黄色,叶腋间发生小叶卷缩变黄。经霜后大头菜品质提高,但过迟采收,硬心大,肉质根纤维发达,加工品质下降。

五、收获储存块根收贮可在当地气温出现零下3~4℃时收获,过冷收获的块根不耐贮藏。一般是选择晴天,挖出块根,削顶去叶;晾干外部水分,去掉附土,入窖贮藏。窖温以0~1℃为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