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系列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土类的集合。如黑土、灰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由于他们都属于温带草原地带性土壤,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腐殖质形成作用,所以均属于黑土系列。相应的还有盐碱土系列、水稻土系列、漠土系列等等。1
常见土系列褐土系列包括褐土、黑垆土和灰褐土,这类土壤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进行腐殖质的累积,石灰的淋溶和淀积作用较明显,残积-淀积粘化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褐土
又称褐色森林上,分布于中国暖温带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形成于中生夏绿林下,其特点为腐殖质层以下具有褐色粘化层、风化度低,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3.5,禽响较多水石母和蛭石等黏土矿物,石灰聚积以假菌丝形状出现在牯化层之下。
黒垆土
以深厚的淡黑色垆土层而得名。首先形成于半干旱草原植被下。后又经长期耕种熟化的上填,主要分布住陕北、晋西和陇东一带的黄土地区。
灰褐土
又称灰褐色森林土,是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山地森林下的土壤。具暗棕色或浅褐色的粘化层,因石灰淋溶程度的小同又分灰褐土和淋溶灰褐土两个亚类。
黑土系列中国温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区的地带性土壤、包括灰黒上(灰色森林土)、黑土白浆土和黑钙土。以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为特点。
灰黒土
又称灰色森林土。处在湿润的地区,以大兴安岭的西坡最为集中。植被为森林类型、林下草本植物繁茂,生草过程较强、有机质累积量大,土壤具较明显的淋溶作用和粘粒移动淀积现象、
黑土
土壤水分状况较充沛,相对湿润,植被为草原化草甸,当地称"瓦花草塘”、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量较高、具有黑色而深厚的土层,腐殖质层厚达30~70厘米以下,底土常出现轻度潜育特征。
白浆土
表层腐殖质层下具灰白色的白浆层而得名。分布在东北地区东部山间盆地和谷地·气候湿润,植被类型为喜湿性的浅根植物·土壤有机质累积量不及黑土,,因有机质分解程度差、而常具泥炭化特征·白浆上表层有机质的含量达8~10%,白浆层自贡地多属重壤土和粘上,白浆层质地相对较轻,铁的淋失十分明显、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无定物质。
漠土系列中因西北荒漠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包括灰漠上、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龟裂上等·共同特点是具有多孔状的荒漠结皮层,腐殖质含量低、石灰含量高,且表聚性强、石膏和易溶性盐分在剖面不大的深度内聚积、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染红现象以及整个剖面的厚度较薄和石砾禽量多(龟裂上和灰漠土除外)等。在成上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钙化作用(石灰聚积)、石膏化与盐化作用、弱的铁质化作用、同时风成作用相当明显。
灰漠土
发育在温带荒漠边缘细上物质上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冲积平原和北部剥蚀高原、河西走廊的中、西段及阿拉善高原的东部。新疆灰漠土:表层有机质含量在1.0%左右,腐殖质层极不明显,石灰的最大含量可达10~30%、聚层出现在20或30厘米以下,易溶性盐食盐最大的层次在40厘米以下、往往与石膏层相联系,土壤矿物风化处于脱钾阶段,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4.0左右,黏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
灰棕漠土
温带荒漠条件F和粗骨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在西北占有权大的面积,同灰漠土比较,腐殖质的累积作用更弱,几无腐殖质层·表层有机质含量根少超过0.5%、且随深度增加含量亦无多大变化,C/N比值很窄、多在4~7,但石灰的含量以表层或亚表层最高,且石膏的聚积较普遍·在10~40厘米处常形成小粒状或纤维状结晶的石膏层,石膏的最大含量可达30%以上。
潮土、灌淤土系列中国重要的农耕土地资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绿洲土。这类土壤是在长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响下所形成。在成土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属性,使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质地及层次排列、盐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变化。
灌淤土
主要分布于银川、内蒙古后套及辽西平原。灌淤层可厚达1米以上、一般也可达30~70厘米。土壤剖面上下较均质,底部常见文化遗物。灌淤层下可见被埋藏的古老耕作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因地区不同而不同。西辽河平原的灌淤上,质角较帖重.有机质含最约2~4%,盐分含量,一般小于0.3%,不禽石膏,河套地区灌淤上,质地较砂松,有机质含量约1%·含盐量较高。
绿洲土
又称灌漠上,主要分布于新疆及河西走廊的漠境地区的绿洲中,是干旱地区主要耕作土壤。灌溉淤积层减至可厚达1.0~1.5米在引用坎儿并灌溉地区,灌淤层不超过1米。这些厚层灌溉淤积层上坡层次分化不明显、上部上层有机质含量般在1-2%,下部可达0.5~0.7%。磷钾含量均较丰。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20%,过分布均匀。但易发生板结,有次生盐化问题。采取灌溉与排水相结合,营造防风林带与林网、合理轮作倒茬、多种绿肥、牧草、是提高肥力的主要途径。1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