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细褐鳞蘑菇的基本信息

拉丁名:[Agaricus praeclaresquamosus Freeman]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後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後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长6-12cm,粗0.81cm,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生柄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分布于河北、香港等。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後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部不呈四方形,菌盖鳞片细小。1

毒蘑菇鉴别民间毒蘑菇的鉴别

民间鉴别毒菇的方法有:

1. 形状奇怪,色泽鲜艳。盖上生刺、疣;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菌托。

2. 气味恶臭,味道极辣、极苦,液汁混浊。

3. 鸟不啄,鼠兽不食,虫不蛀。

4. 与葱、蒜、灯芯、银器、大米共煮时呈现乌黑色。

5. 生于阴暗潮湿和污秽的地方。

实践证明,上述这些民间传说也并不是绝对可靠的鉴别方法。

在大约6000种伞菌中,无论从生物学性状或生态、习性、形态结构上均未能找出一个规律来区分有毒或无毒蘑菇。

防止毒蘑菇中毒的方法

1. 虚心向老农学习,认识自己周围可食的野菇和毒菇,不随便采食自己不懂的野菇。

2. 食用时,即使是非常可口的(许多毒菇的味道特别鲜美),第一次应少吃些,待证明该种是可食的,方可食用。由于各人的体质和对毒素的反应不同,应引起菇菌食用者的注意。

3. 禁止食用变质的菇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