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该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C·麦克洛·霍华德(Celeste McCollough Howard)在1965年首次发现1。他首先让被试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的滤光片,去观察一张由黑色白垂直条纹和一张由黑白水平条纹组成的刺激图形;如此轮换注视几分钟对图形产生适应后,要被试去掉滤光片去观察一张半为黑白垂直条纹、另一半为黑白水平条纹的符合测验图形。这时被试报告说,图形上的垂直条纹是绿色的,而水平条纹是红色的。这种随测验图形的条纹方向而变化的颜色后效,就称之为麦克洛效应。2

解释与理论麦克洛据此推断,人脑中有直行方向,颜色双重任务的觉察器,能对方向和颜色同时进行加工。当被试注视红色垂直条纹一段时间后,红色—垂直觉察器就会发生适应,而难以激活,这时被试注视白色垂直条纹,由于绿色-垂直觉察器没有适应,成了神经反应中的主要成分,从而测验图形中的垂直白条纹看起来是绿色的。同样,当绿色-水平觉察器发生适应时,红色-水平觉察器在神经反应中起主导作用,测验图形的水平白条纹就看起来是红色的。1

关于该效应的确切原因,科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理论认为,盯着彩色图片时会使大脑视觉皮质看到旁边特别垂直边缘的颜色。第二种理论认为,大脑在盯着黑白图片这么久后会产生误差纠正,然后增加一些在这段时间中没有出现过的颜色进行补偿。最后一种说法则是,这可能和长时间盯视颜色的戒断症状有关。

后续研究麦克洛的发现引起很多有关研究。例如,向被试呈现两种都是水平方向的条纹图形,其中一个是绿色的向上运动,另一个是红色的向下运动,结果在测验阶段中,当黑白条纹图形向上运动时显红色,而同样的黑白条纹图形向下运动时呈绿色,这是一种随运动而变化的颜色后效。此外,利用扩张的和收缩的螺旋图形作为刺激,既可演示出随运动而变化的颜色后效,也可演示出随颜色而变化的运动后效。这些发生视觉刺激的不同特性,如方向、颜色、运动等之间的视觉后效现象,统称为麦克洛效应,它的产生对于了解视觉机制,证明各种视觉特征在视觉系统中觉有不同通路的说法有重要影响,是当前知觉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