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中,认为特质是人格基本结构的元素,是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行为形式和一致性。他区分了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 他指出表面特质就是特质原来的集合, 这种集合只是表现了许多不同的特质在不同情境下或多或少地聚集在一起而已。但是,这些特质能够聚集在一起, 就说明这些特质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特点。2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把人格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称为表面特质。对表面特质的进一步分析又得出了16个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的元素,控制着表面特质的聚集,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例如, 智力是一种根源特质,智力在一个人阅读文章、解决数学题等行为中表现出来。这种智力的外部表现的集合,就是智力这一根源特质的表面特质。2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只是特质原来的集合,这种集合只说明特质之间有关系,但没有提示出真正的原因。
解释特质(traits)是指我们用来描述个人人格特点的描述词,如友好的、谨慎的、爽快的、争强好胜的、慷慨大方的、吝啬的等。卡特尔继承和发展了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提出了人格特质中的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他认为表面特质是个体外部行为的表现,它与环境直接相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 特质是人格建筑的砖石。他将特质区分为表 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所谓表面特质是指可以 从外部观察到的人的行为。如“怀疑” 、 “刚愎” 、“固执己见” 等。这些表面特质 相互之间有较高的相关,且都表示“怀疑 性” 。“怀疑性” 是隐藏于表面特质背后的 所谓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内在因素,是人 格中的元素,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人 的表面特质都来自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 受根源特质所控制。每个人所具有的根源特 质是相同的、但其深度不同。根源特质越 深,则表面特质就越稳定,行为效应也就越 全面。如,任何人都有智力(一种根源特 质),但智力的量都不同。只要测量根源特质 在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就能知道他的人格。 据此,卡特尔制定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 表》。3
特质阶层W.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的各种特质都可以分为个体特质和共同特质。前者是某个特定的个人具有的特质,后者是许多个体共有的特质。卡特尔受C.E斯皮尔曼的影响,在人格理论中广泛应用因素分析法。认为人格具有五个特质阶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及气质特质;把动力特质分为能(与生俱有的)和非能(由于社会文化的交互影响在经验中发生的根源特质)。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是一种方法上的创新,但在受到赞誉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人格数量化是不合理的。艾森克又提出人格阶层构成说,认为人格从上到下是由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所构成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