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接地定义

飞机以规定接地姿态和接地速度,两主轮同时轻盈接地,即轻两点接地。1

接地的操纵方法

飞机在接地前的机头有下俯趋势。这是因为在接地前的下沉过程,仰角增大,俯仰稳定力矩将使机头下俯,另外,地面效应增强,也使机头下俯。故在接地过程,还要继续向后拉杆,才能保持所需接地姿态。2

接地的完善过程——着陆飞行的着路过程

飞机在相对高度为15m(50ft)时,飞机以参考速度按3度下滑,当离地约为0.15—-0.25m时拉平,随着速度的降低,飞机飘落接地。飞机接地后,打开阻力板,使用刹车,并将发动机推至反推里状态。飞机在跑道上减速,直到停止。影响着路距离的因素:

(1) 进场速度为V(ref)=1.3Vs;

(2) 进场高度为15m(50ft)

(3) 在干跑道上着路,按规定的增阻减速措施;

(4) 不使用反推力装置;

(5) 无风。

最大着陆重量: 飞机的最大着路重量由下面四种限制着路重量中的最轻者决定:进场爬升限制,着路爬升限制,着路场地限制和结构强度限制的着路重量。

着陆性能

飞机着陆性能主要包括:

着陆进场速度

接地速度

着陆滑跑距离

着陆距离

着陆阶段

下滑

拉平

平飞减速

飘落触地

着陆滑跑3

起落架和气动力参数的边界,称其为“着陆窗口”

接地速度公式

飞机接地瞬间的速度叫接地速度(Vtd),可以表示为:

L=

接地速度越小

接地速度越小越好,因为接地速度越小飞机着陆越安全,着陆滑跑的距离也越短。在接地瞬间可取:L路=W

接地速度过大

危害:撞击力过大,滑跑距离过长

影响接地速度因素

着陆重量过大,着陆接地速度增大

空气密度过小,着陆接地速度增大

升力系数小,着陆接地速度增大4

接地速度与进场速度比较

接地速度 飞行主轮开始接触地面瞬间的速度(升力开始不能平衡重量)

k₁速度修正系数,取0.9~0.95

进场速度 飞机下滑至安全高度(25m)处的瞬间速度。

经验指出,

接地速度不当引起重着陆

接地载荷G值主要是测量接地的综合载荷而并非仅仅是主起落架压缩的加速度,它主要包括:起落架(包括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支柱压缩的加速度;接地时起落架的扭矩(侧风的影响);机翼感受到升力变化的加速度(抽杆);接地后跳起处置不当(二次或多次接地)。

1、起落架(包括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支柱压缩的加速度:

就是飞机接地瞬间的大下降率使起落架(包括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与地面发生硬碰撞造成的G值大。这个好理解,需要指出的是这个G值还与飞机的重量有关,下降率相同时,重量越大G值越高;重量相同时,下降率越大G值越高。所以大重量比小重量更容易飞出重着陆。

2、接地时起落架的扭矩(侧风的影响):

侧风落地时,由于未顺机头方向或顺机头方向不足,造成飞机带侧滑力接地。虽然接地姿态控制的很好,感觉很轻,但是QAR显示接地载荷超限,说明了扭矩对起落架的影响。

3、机翼感受到升力变化的加速度(抽杆):

有时机组感觉接地很轻,但是QAR显示依然超限,主要原因就是接地前抽杆,机翼感受到很大的升力变化形成的加速度,导致翼根处受到载荷较大,造成这种“轻接地,重着陆”的现象。

4、接地后跳起处置不当(二次或多次接地):

第一次接地后跳起,空中减速板伸出后将会对飞机升力瞬时造成极大破坏,导致第二次接地时造成极大的载荷。

飞机以稳定的进近速度飞过跑道入口(约50英尺),跑道入口从视线中消失时,将目视点转移到跑道3/4处或更远,在约27英尺时开始拉平,并柔和一致的将油门收至慢车位,控制所需的下降率,最好在主起落架接地的同时将油门收至慢车位。拉平开始后,柔和的将油门杆收到慢车,小量修正俯仰姿态,保持所需的下降率知道接地。拉平时避免驾驶杆移动过快,机头过猛上仰,造成着陆后跳起或擦机尾的可能。

通过对重着陆产生原因的分析和标准落地的描述可以看出,防止重落地,主要是控制下降率,防止下降率过大和防止着陆后跳起。将重着陆分为两种:趴着陆和跳着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