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葛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千金方》卷十二。主治诸热不调,腹中积聚,心腹满,心下坚,宿食痰饮,食吐逆;上气咳嗽,咽喉鸣,短气;黄疸,久疟,面肿,四肢烦重,身浮肿,坐起体重;热病湿(匿虫)下部痒,大肠出,热淋,关格不通,下利颜色不定;赢瘦无力,弱房少精,精冷,体疮痒,身体斑驳;从高坠下绝伤;坠胎后伤损血,皮肉焦烂,月水不定,或后或前,月水断,心下闷满,肩膊沉重;小儿百病,小儿癖气乳不消,小儿身常壮热,腹内有病。

组成紫葛、石膏、人参、丹参、细辛、紫参、苦参、玄参、齐盐、代赭、苁蓉、巴豆、乌头各三分,干姜、桂心、独活各五分。

用法用量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六丸,食前三丸,食后三丸。若觉体中大热,各减一丸服之。服药后十日,得利黄白汁大佳。妇人食前、食后只服二丸。两岁以下儿服米粒大。

主治诸热不调,腹中积聚,心腹满,心下坚,宿食痰饮,食吐逆;上气咳嗽,咽喉鸣,短气;黄疸,久疟,面肿,四肢烦重,身浮肿,坐起体重;热病湿(匿虫)下部痒,大肠出,热淋,关格不通,下利颜色不定;赢瘦无力,弱房少精,精冷,体疮痒,身体斑驳;从高坠下绝伤;坠胎后伤损血,皮肉焦烂,月水不定,或后或前,月水断,心下闷满,肩膊沉重;小儿百病,小儿癖气乳不消,小儿身常壮热,腹内有病。

使用注意忌五辛、猪、鸡、鱼、蒜。

附方名称:紫葛丸

组成:紫葛、赤芍药、枯梗、紫菀、木香、诃黎勒、郁李仁、川大黄、牵牛子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木通汤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癖气,胁下硬痛,心烦,不能食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名称:紫葛丸

组成:紫葛、菴子、牛膝、桃仁、水蛭、赤芍药、鳖甲、牡丹皮、瞿麦穗、桂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空腹煎茅根、槟榔汤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月水不通,脐下结块,渐觉瘦不能饮食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名称:紫葛散

组成:紫葛、鳖甲、桂心、牛膝、京三棱、桃仁、虻虫、蒲黄、当归、赤芍药、木香、牡丹、芎䓖、川大黄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主治:妇人月水不通,腹内有块,发来攻心腹,疗刺疼痛,吃食全少,四肢赢瘦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

名称:紫蔻丸

组成:红人参、陈皮、云苓、丁香、焦术、紫蔻、本色沉香、焦楂、莱菔子、草蔻、广木香、香附、藿香、榔片、广砂仁、神曲、麦芽、枳壳、甘草、官桂、良姜、青皮

用法:上为细面,炼蜜为丸,二钱重,蜡皮封。每服一丸,每日早、晚用姜汤送下

主治:胃弱,食欲不振,食后闷满,嗳气不舒,颜面黄瘦,或暴饮暴食,呃逆脘闷,恶心呕吐,嘈杂吞酸,消化不良,气滞胃痛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功用:健胃助消化

名称:紫精丹

组成:硫磺、针砂

用法:上与硫黄同研令匀,用汤二升拌之,候冷,便去其水,入固济了瓶子中,初用文火养令热彻,次用大火煅令通赤,候冷,又细研,用热水淘取浓者,不取在下着底者,如是飞十遍以来,澄滤得尽,并却针砂,然后用重抄纸于灰上铺,泣干,已无火毒,用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空心茶、酒任下

主治:一切风及积冷气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

功用:暖脐腹,止疼痛

名称:紫葛饮

组成:紫葛、大戟、黑牵牛、大黄、木香、乳香、槟榔

用法:上七味,除乳香外,为粗末,拌匀。每服三钱匕,童便、酒各半盏,葱白三寸,蜀椒二十枚,煎至六分,去滓,临卧温服。至来日早取下赤汁效,第一服病减五分,次日第二服必安

主治:脚气风毒与脏气相击,心腹急胀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重要文献摘要《千金方衍义》:紫葛丸治寒热不调而为方后诸病,故用巴豆、姜、桂、乌头以破寒积;紫葛、石膏、石盐、苦、紫、丹、元四参以散热结;独活、细辛以通经络;代赭治贼风、鬼疰、虫毒;苁蓉止茎中寒热痛,人参以助诸药之力;但紫葛药肆罕得,宜以紫菀代之,以本经专主胸中寒热结气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建杰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