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含义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1。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指对问题的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学习上会遇到困难,如听不懂、走神等,还有情感或社交方面的问题,如当天的心情、对老师的喜爱程度、与同学是否发生了冲突等。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找出问题所在,记录其频率,从理解的角度选择解决方法。学习进步不仅体现在学生每次测试的分数上,还有学生对某一主题项目的完成情况记载。

通过所获得的评价信息和结果,教师得到反馈,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诊断性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性质、范围,进而设计学习活动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如精心设计的测验、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简单提问和回答。

方法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第一,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第二,适当安置学生2。

目的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与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关系1.联系

评价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成分,三种评价并非彼此排斥,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这是因为任何一种工作都是连续的,阶段的划分也是相对的,无论是形成性评价或是终结性评价都带有诊断的性质;而且,由于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促进发展,所以任何评价都带有形成性的性质。没有诊断性评价不是真正的科学的评价,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没有形成性评价也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每当教师采取其中一种评价形式时,都应让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如何进行评价以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2.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