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浙江省有一个处州府,虽然不见了,但处州的辖区并没有消失,明朝辖区和现在几乎一样,只不过换了个名字,就是丽水。

“丽水”这个地方,称之为美丽的山水。丽水秀山丽水,但这个“丽”并不读[ lì ],而是读第二声[ lí ]。丽水位于浙江省南部偏西,顺时针方向与本省的衢州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福建省的宁德市、南平市接壤,面积约1.72万平方公里,辖一区七县一市。

丽水主城区东南有个青田县,是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的家乡。丽水主城区西南方向有个景宁县,是浙江省唯一的自治县,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丽水的地形比较复杂,基本上是西南高、东北低。西北有与衢州交界的仙霞岭,东有与台州、温州交界的括苍山,名气非常大。丽水和括苍山很有缘分,因为丽水(下指丽水主城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就称为括州。

丽水在南北朝期间都没有设置行政区划,一直隶属于永嘉郡(治温州)。直到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渡江灭了陈朝,杨坚废永嘉郡,设处州,治所在括苍县。“括”本来是写作“栝”,也称椤木。因为附近山区多产此木,三年后的公元592年,也就是隋开皇十二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处州的“处”应该读“楚”,而不是第四声的“触”。

此后一百八十多年,丽水一直称括州,到了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括州又把名字改回处州。因为这一年是唐代宗李豫在人世的最后一年,皇帝之位要传给皇太子李适。新皇帝要登基,他的名字都要避讳。“适”在繁体字写为“適”,与“适”似乎不沾边。但是,李适的“适”并不读[shì],而读[kuò],大诗人高适也是如此。所以,括州要避讳皇帝的名字。

自从这次改名后,历史上没有括州了,到了清朝,还是称处州府。那么处州和丽水是个什么关系呢?还和李适当皇帝有关。上面提到了括苍山,既然括州要避皇帝的名字,那么括苍县自然也要更名,所以改名为丽水。丽水的名字来历是境内有一座丽阳山,故名。

丽水虽然位于浙江南部,却是兵家必争之要地。丽水西南是出洞宫山便是福建,丽水顺大溪(上游称龙泉溪,下游称瓯江)可至海边的温州。谁控制了丽水,向北可以巩固浙北,往南可防福建之兵北上威胁浙北,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元顺帝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十一月,当时还是吴国公的朱元璋出兵攻取处州路。在此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开始布局,派大将耿再成屯兵于处州府治往北不远的缙云一带,缙云顺着好溪(河流)可直下处州府。吴军(明军的前身)的主力是胡大海,但这里还是要提到刘伯温。

刘伯温并非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同时又是处州(青田县)人的刘伯温,他被江浙行省任命为元帅府的都事,帮助官兵防御到处攻掠的方国珍。

左丞帖里帖木耳想招降方国珍,刘伯温极力反对,说必杀方氏兄弟,天下才能太平。方国珍想重金贿赂刘伯温,被拒绝,方国珍就把金银财宝塞进了元朝大官的兜里。钱能通神,刘伯温被上司痛责,押到绍兴看管起来。

因为方国珍闹得动静太大,有关方面又把刘伯温请回来,负责围剿方国珍的事宜。刘伯温就跟着参知政事石抹宜孙守在处州。因为刘伯温有功,被人举荐,但收了方国珍钱的那些人却压制刘伯温。

刘伯温一怒之下弃官回到青田隐居,困守处州的石抹宜孙没了刘伯温这位智囊,立刻成了没头苍蝇,严重影响元兵的士气与斗志。胡大海率军与耿再成二部汇合总攻处州,元兵一触即溃,石抹宜孙兵败逃到庆元县被杀。

吴军攻下处州,据形胜之地,周边的县自然被吴军拿下,包括刘伯温所在的青田。几个月后,朱元璋请几位贤士出山,包括青田县的刘伯温、再丽水县的叶琛、龙泉县的章溢,还有一位同样大名鼎鼎,就是未来的太子朱标的老师——来自金华的宋濂。

这几位名满天下的学者,称为浙东四先生,是胡大海在攻克处州后,推荐给朱元璋的。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是明朝能平定东南(战胜强大的陈友谅)的重要因素。

丽水有山有水,称为“美丽的山水”,绝非虚名,有机会你可以来看看,一定会有收获。

(声明:本文来源地图帝,转载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转载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进行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