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术语,是指脾之运化,运化水谷精微。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给,故称“脾主后天”。《医宗必读》:“一又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临床上,后天营养失调或因病伤及脾胃治疗,多能获效。
解读脾主后天,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给,《医宗必读》:“脾何以为后天之本?盖一日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所以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组织器官,由脾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李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论点,说明了“脾胃后天之本”在预防医学上的重要性。
中医应用脾主后天,强调了脾的重要性,饮食入于胃,经过胃的初步腐熟,下送小肠,“泌别清浊”,其中精微的部分通过脾气散精以布散全身,由此,四脏及全身皆赖脾多运化的水谷精微,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曰:“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乃至筋肉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濡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保持健康。若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吸收、输布,可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和完谷不化等疾,可因化源不足而出现心悸、头晕、食少、体倦、舌淡、脉弱等证。李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张介宾《类经》注释说“脾胃为藏腑之本,”所以,历代医学家主张欲要保持机体的健康,必须维护脾胃功能的健旺 。一般根据具体情况,有脾胃病表现时,一般都主张应先治脾胃病,然后治其他脏腑病,在治疗其他脏腑病时也要顾护脾胃,以保持胃气的健旺,这样不仅使药力能充分发挥它的治疗作用,而且营养来源的供给,抗御疾病的能力也有所保障。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沈洋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